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血管内治疗(EVT)后颅内高密度(PCHD)/静脉窦最大密度比值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出血转化(HT)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EVT后即刻可见PCHD的AIS患者资料,根据有无HT将其分为HT组(n=41)及无HT组(n=38);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和CT参数,分析PCHD/静脉窦最大密度比值预测HT的价值。结果 HT组PCHD最大密度及PCHD/静脉窦最大密度比值均大于无HT组(P均<0.001)。以87 HU为PCHD最大密度的最佳截断值,其预测AIS患者EVT后H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0.24%、71.05%及0.79;以0.94为PCHD/静脉窦最大密度比值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97.56%、71.05%及0.81;二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T后即刻出现的PCHD/静脉窦最大密度比值可用于预测AIS患者HT。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研究LPA水平和ABCD2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文登中心医院住院的TIA患者106例,根据ABCD2评分进行分级,比较各个级别LPA水平,同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LPA平均水平随ABCD2评分增高而呈现上升趋势,中危组和低危组均低于高危组,低危组低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LPA水平与ABCD2评分存在线性相关。结论 TIA患者ABCD2评分越高,LPA水平也越高,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视功能参数对集合不足患者视疲劳症状的影响,以期找到能反映集合不足患者视疲劳程度的相关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13 年7 月至2017 年7 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集合不足患者中,随机抽取58 例,年龄为(22.7±9.3)岁,排除斜视、眼部疾病、外伤史、屈光参差以及调节功能障碍。根据视疲劳症状问卷(CISS)总分按疲劳程度由重到轻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或无症状组3 组,其中重度组20 例,中度组19 例,轻度或无症状组19 例,分析其远/近隐斜量(PD/PN)、近距BO侧模糊点(PB)、恢复点(PR)与视疲劳程度的关系。使用Sheard法则PSheard=2/3PN-1/3PB以及隐斜与恢复点差值PR-N=PR-PN(PD/PN为外隐斜,计算用正数)进行计算。PSheard大于0 说明不满足Sheard法则,PR-N小于0 说明恢复点小于隐斜。使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比较。结果:视疲劳重度组(-9.5△±4.1△),中度组(-5.0△±3.1△),轻度或无症状组(-13.6△±5.4△)的P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58,P<0.001)。3 组间PB、P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 组PSheard值(重度组为1.9△±3.0△,中度组为-2.1△±3.0△,轻度或无症状组为3.4△±3.1△)差异有统计学意(F=16.670,P<0.001),中度组与轻度或无症状组、重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组PSheard小于0,说明满足Sheard法则。轻度或无症状组和重度组PSheard大于0,不满足Sheard法则。重度组PR-N值为-5.6△±3.2△(95%CI:-7.4△,-4.3△),中度组为0.6△±4.6△(95%CI:-1.6△,2.9△),轻度或无症状组为-11.6△±6.5△(95%CI:-14.8△,-8.5△),3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27,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隐斜和恢复点的关系对集合不足患者的视疲劳症状有影响,当恢复点小于或略大于隐斜量,即PR-N<2.86△(中度组95%CI),容易出现视疲劳。当PR-N<-8.49△(轻度或无症状组95%CI),可能发生近距的间歇性抑制,症状反而减轻。  相似文献   
4.
溶血磷脂酸(LPA)被提出可以作为一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预警因子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史,成绩斐然,但也疑虑丛生。至今,对LPA的研究已经远远超出了其预警心脑血管病的范围。本文简单回顾了LPA的研究历史、生化特征及生物学效应,并对其以后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0岁,因"口齿不清伴行走不稳6 h"于2006年4月12日入院.患者6 h前上班时突感头晕,说话时口齿不清,同时出现行走不稳,不能站立,无发热、头痛、意识不清、饮水呛咳等,被单位同事送至我院急诊就医.既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目前研究认为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TIA后短期内发生再次TIA以及脑梗死的风险很高,如何准确地评估TIA后再次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风险对指导临床处理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ABCD2评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颈动脉狭窄、溶血磷脂酸、超敏C反应蛋白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2岁,因言语笨拙、头部以及四肢不自主抖动1个月于2010年6月16日入院。有高血压病史,曾因脑干出血于2010年2月24日入我院住院治疗(图1),经治疗后遗留左侧肢体力弱,经治疗后生活基本能自理,至2010年5月出现言语笨拙、头部、喉部以及四肢不自主颤动,有时有呃逆,步态不稳,视物晃动,饮食以及大小便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言语  相似文献   
8.
运动神经元病是指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地侵犯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运动系统进行性变性病。其临床分类主要是根据肌无力、肌萎缩、肌肉纤颤和锥体束损害等症状的不同组合分为4种主要类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PSMA)、原发性侧索硬化(PLS)、进行性延髓麻痹(PBP)。此外约有3%表现为以呼吸系统统症状为首发症状,临床上极易误诊。笔者分析我院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资料,其中有2例以呼吸系统症状起病,现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4岁,因"反复发作头晕伴视物模糊半月"于2019年11月14日入院,表现为行走过程中反复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近两日伴有2次左上肢稍感无力症状发作.门诊头颅MRI+MRA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和小脑半球多发新发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图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