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性川崎病的异同以便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确诊为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诊断指标中的症状出现率较典型性川崎病低(x2 =16.46、10.10、11.71、34.43,均P<0.01),两者实验室检查指标WBC、Pt、ESR及CR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4、0.12、0.04、0.26,均P>0.05),两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3,P<0.05).结论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要结合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2.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小儿哮喘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是小儿常见病,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特异反应性体质有相关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体内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可用来测定患儿对多种过敏原的敏感性。为了解该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于1998年10月~2000年6月对儿科门诊的184名患儿分5个组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幼儿皮肤T细胞淋巴瘤伴反应性噬血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郑礼林刘芝璋高银花蚁国铮患儿,男,1.5岁。因反复发热半年,臀部包块3月余,右前臂肿胀20余天,双足背肿胀7天于1995年11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6℃,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  相似文献   
4.
儿童哮喘发作期症状为咳嗽、喘息、胸闷,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临床上常首选β_2-受体激动剂来控制哮喘这些症状。但既往所用的这类药或为短效制剂,不利于夜间症状的控制,或因副作用而影响了临床的使用。班布特罗为第一个仅需1d给药1次的口服的β_2-受体激动剂。为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我们于1999年2月至6月应用班布特罗治疗60例哮喘发作期儿童,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1999年2月至6月来我科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简称为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目前,世界各国的哮喘患病率有所上升。在英国,学龄儿童哮喘患病率1964年为4.1%,1989年为10.2%,1994年为19.6%。美国10%~15%的男孩和7%~10%的女孩曾有哮喘发作史。我国2000年进行的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支气管狭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3个月,因咳喘2d入院。2d前因受凉出现咳喘及呼吸急促,小发热,吃奶差,在我院门诊子“头孢硫咪,炎琥宁”输注2d症状不缓解,门诊拟诊“婴幼儿哮喘”,遂收住院。否认家族哮喘病史。患儿系G1P1,足月剖宫产娩出,无窒息,生后即哭。生后40d及2个月龄时因咳喘伴喉中痰鸣拟诊为肺炎在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7.
青霉索V钾片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极广的口服青霉索.在美国已沿用26年之久。为探讨此药在我国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我院于]996-1998年门诊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用此药(杭州新星制药厂生产)并进行观察。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286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66例临床与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礼林  杨芳  吕勇 《安徽医药》2007,11(7):617-619
目的 深化对川崎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2004~2006年确诊为川崎病的66例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男50例,女16例,年龄最小为6.5月,最大为10岁.症状以发热、发热伴皮疹较常见.阳性体征以双侧球结膜充血最为多见,颈淋巴结肿大最少见.血沉持续不降对川崎病的诊断及提示冠状动脉扩张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川崎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特点、特异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疑似病例要注意复查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合肥市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提出该地区下一步哮喘的防治策略。方法:抽取400名确诊为哮喘的患儿,同时选取400名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与之相匹配的非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填写问卷调查表,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哮喘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过敏性家族史、过敏性鼻炎、婴儿湿疹、非母乳喂养、空调通风、被动吸烟是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依次为9.63、7.56、4.58、2.16、1.71、1.55。结论:为了减少哮喘的发生,应该倡导母乳喂养,坚持户外活动,保持室内通风,杜绝被动吸烟,积极治疗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10.
合肥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合肥市儿童哮喘累计患病率、分布特征、好发季节、诱发因素及治疗现状。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集中访问与分散家访相结合的方式,填写初筛调查表,对初筛阳性的儿童依据哮喘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与排除诊断。统计分析哮喘累计患病率、治疗现状、诱发因素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哮喘分布特征。结果:儿童哮喘累计患病率为5.92%,男童累计患病率为6.33%,女童累计患病率为5.42%,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儿童患病率为8.25%,是儿童哮喘发病的高峰年龄。哮喘急性发作在换季时较多,占42.0%。午夜时易发作,占34.4%。确诊的552名哮喘儿童中,533例诱因为呼吸道感染(96.6%),312例诱因为天气变化(56.5%)。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比例最高,为92.9%(513/552),其次为使用全身激素治疗,占89.1%(492/552)。结论:合肥市儿童哮喘累计患病率为5.92%,3~6岁为发病高峰。哮喘急性发作多在换季时、午夜时。呼吸道感染及天气变化是儿童哮喘的主要发病诱因。哮喘目前的治疗现状仍广泛使用抗生素和全身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