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研究体外条件下思密达在不同pH值和浓度下对胆汁中胆汁酸和胆红素吸附作用. 方法留取PTCD患者引流的胆汁经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滴定至pH值为1、3、5、7,加入150mg/mL思密达后充分混匀,离心,取上清液,滴定至pH值为7,测定思密达对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的吸附量,并计算吸附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建立食管下括约肌全肌层标本取材的方法。 方法 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内镜治疗的AC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和POEM组。评估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Eckardt评分、反流症状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食管排空参数;比较2组术中获取组织标本的大小、质量和显微结构。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57例患者,其中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16例、POEM组41例。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长[(87.81±13.03)min比(82.20±18.10)min,t=1.302,P=0.201]和术中出血量[(6.75±1.44)mL比7.00(2.00)mL,U=-0.903,P=0.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2组患者Eckardt评分[0.00(1.00)分比0.00(1.00)分,U=-0.156,P=0.876;0.00(1.00)分比0.00(1.00)分,U=-0.337,P=0.736]、反流症状评分[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食管下括约肌压力[(16.00±7.00)mmHg比(13.76±6.21)mmHg,t=1.183,P=0.242;(15.06±4.14)mmHg比11.00(7.00) mmHg,U=-1.852,P=0.064](1 mmHg=0.133 kPa)、4 s完整松弛压[(6.57±2.69)mmHg比(6.82±2.22)mmHg,t=-0.364,P=0.717;(5.96±1.84)mmHg比(6.46±1.43)mmHg,t=-1.095,P=0.278]及食管排空检查5 min钡剂高度[(2.16±0.91) cm比(2.13±0.87) cm,t=0.127,P=0.899;(2.22±0.51) cm比(2.10±0.87) cm,t=0.657,P=0.514]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组术后两次随访结果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短期随访期间2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诉偶尔出现反流症状,无需药物干预。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患者术中获取的标本体积大于POEM组术中活检获取的标本[(1.32±0.55) cm×(0.58±0.17) cm×(0.18±0.02) cm比(0.28±0.05) cm×(0.13±0.03) cm×(0.10±0.03) cm,t=5.244,P<0.001],标本质量也较POEM组更重[(0.22±0.09)g比(0.03±0.01)g,t=7.192,P<0.001],且前者可于显微镜下完整观察到环行肌、肌间神经丛和纵行肌结构,而后者仅可观察到环形肌。 结论 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AC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与POEM术式相当,并为AC病理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组织标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汇总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单纯根除幽门螺杆菌(Hp)在治疗该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95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具有完整临床资料且能随访到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接受单纯根除HP治疗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不同临床因素对单纯根除HP反应的影响.结果 85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且能随访到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等无特异性.初诊患者HP感染率为97.9% (93/95),其中36例接受单纯根除Hp治疗,总缓解率为94.4%(34/36),完全缓解率为66.7% (24/36),部分缓解率为27.8% (10/36),治疗无反应者2例.单纯根除Hp治疗者平均随访时间为(58.1±29.9)个月,去除生存时间不足3年的患者后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3年生存率为86.2%(25/29);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不同临床因素对单纯根除Hp反应影响的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病变累及胃的多个部位(胃窦、胃体和胃底中至少两个部位)和内镜下糜烂浸润型是单纯根除Hp无反应的预测因子.结论 胃MALT淋巴瘤的发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根除Hp可有效诱导疾病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间质瘤和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内镜治疗的30例食管间质瘤和146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及起源、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治疗情况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食管间质瘤30例,男22例,女8例。病变多位于食管下段,63.3%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胃间质瘤146例,男41例,女105例。病变多位于胃底部,98.0%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食管间质瘤 CD117,CD34,SMA,desmin 阳性率分别为93.3%,93.3%,73.3%,73.3%;胃间质瘤 CD117,CD34,SMA,desmin阳性率分别为94.5%,88.4%,21.9%,19.2%。22例食管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8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1例患者 ESD 术中发生穿孔。145例胃间质瘤行 ESD,1例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一次性完整切除率95.2%,术中穿孔39例,出血1例。所有穿孔及出血患者均经内镜下修复。术后随访3~50个月未发现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食管间质瘤和胃间质瘤在肿瘤位置分布和起源、免疫组织化学方面各具特点,内镜下微创技术已发展为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新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纳入2006年3月-2014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诊的怀疑小肠病变的3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和黑便等,对所有患者实施DBE检查,344例患者行DBE检查397次。结果 (1)检查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53%;检查后344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2)除214例经DBE检查出阳性结果外,另外130例患者经DBE检查呈阴性的患者,经胶囊内镜和小肠CT扫描方法共同诊断为小肠病变的患者28例,剩余102例患者小肠检查未见明显病变,本次研究中DBE的漏诊率为8.13%,其中以息肉、血管畸形病灶为主;(3)344例患者中共有242例患者确诊患有小肠疾病,其中以肿瘤、溃疡和息肉疾病为主,且肿瘤和溃疡疾病的DBE检查率均大于小肠息肉疾病的DBE检查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E检查是小肠疾病诊治中较为安全有效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小肠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消瘦等并不少见,但由于普通内镜及全消化道钡剂造影、核素显像等检查手段均不理想,故小肠疾病往往难以明确诊断.双气囊内镜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能直视整个小肠黏膜并行病理检查,也为开展内镜下治疗提供了可能.我院对72例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了双气囊内镜检查,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了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双气囊内镜以及两项联合检查对小肠肿瘤及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此类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316例怀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中,178例行胶囊内镜检查,138例行双气囊内镜检查,32例行两项联合检查,分别对两项内镜的小肠肿瘤及克罗恩病的检出率及确诊率进行分析.结果: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4.5...  相似文献   
8.
有些病人需要长期进行鼻饲喂食,例如,①咽下困难,如中风、废用性肌萎缩、头部损伤、烦躁、神志不清患者;②头颈、食管恶性肿瘤患者;③恶液质,如吞咽困难、放射性黏膜损伤、营养摄入不足者的夜间连续喂养;④儿科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还有其他一些疾病也需要长期放置胃管,包括胃排空障碍、不可手术的肠梗阻进行胃肠减压;某些儿童服药及胆瘘病人的外引流胆汁回输中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386例AI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筛选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208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129例和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49例。分析AILD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基本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如白蛋白、ALP、GGT等的变化。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ILD、AIH、PBC和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比较[分别为32.9%(127/386)、28.8%(60/208)、36.4%(47/129)和40.8%(2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胆囊结石的AILD患者以多发和小结石(最大径<1 cm)为主,分别占45.7%(58/127)和57.7%(60/104)。合并胆囊结石的AILD患者首诊年龄、首诊肝硬化比例、ALP、GGT水平均高于未合并胆囊结石的AILD患者[分别为(60.5±11.5)岁比(57.6±11.5)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9例经ESD治疗GI-NENs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ESD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  结果  39例GI-NENs均为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根据病理组织学和增殖活性分级:G1 37例、G2 2例、G3 0例,其中直肠23例,胃12例,十二指肠4例;35例病变侵及黏膜层或黏膜下层,4例病变侵及固有肌层,ESD术中穿孔1例,出血2例。术后随访6~90个月,仅1例胃神经内分泌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NETs)患者于术后5个月及34个月在胃内不同部位分别形成新的病变,随后均再次行ESD治疗并追踪随访。39例患者均未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生存率为100%。  结论  对于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GI-NENs,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且直径≤1.0 cm是ESD绝对适应证;对于未侵及固有肌层且直径为1.0~1.5 cm的直肠NENs或1型胃神经内分泌瘤(Type 1 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urs,T1-GNETs)T2患者,应优先考虑ESD治疗,以保留胃肠容积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