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浓度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行血液透析(HD)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常规透析器、透析管路和透析液,将高浓度(1.6mol/L)的枸橼酸钠用输液泵以33-42ml/h的速度从透析血路的动脉端输入,同时监测激活凝血时间(ACT),调整枸橼酸钠输入的速度。结果:9例高危出血性患者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透析技术,均未发现有加重出血,也未发生因体外循环凝血致透析中止。结论:RCA血液透析是一种安全可简便的透析抗凝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滤,CVVH)与间歇性血液滤过(间歇性血滤,IHF)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sARF)的疗效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353例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衰竭患者。其中,4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的sARF患者进入研究。16例行CVVH(CVVH组),26例行IHF(IHF组)。结果:CVVH组与IHF组的APACHEⅡ平均值、病死率和最低平均动脉压(MBPmin)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30.3±9.3VS26.6±8.6、81.3%VS61.5%和(66.2±13.4)mmHg vs(69.6±15.6)mmHg。死亡患者的APACHEⅡ平均值明显高于存活者,分别为31.2±7.1 vs 20.9±8.6,P〈0.01。APACHEⅡ分值与MBPmin的呈负相关,P〈0.001。结论:与IHF相比,CVVH未能明显改善sAR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未能明显降低病死率。病情的危重程度是sARF患者预后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透对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选取15例长期血透、病情稳定的患者,测定其普通血透前后的血清氨基酸谱;然后将患者改行高通量血透,持续进行3个月,再测定高通量血透前后的血清氨基酸谱,高通量透析期间嘱患者适当增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另选1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①单次普通血透和高通量血透对血清氨基酸均无显著影响(P值均>0.05).②高通量血透前患者多种血清氨基酸(包括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浓度低于健康对照(P值分别<0.05和0.01);高通量血透3个月后,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得到明显改善,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值分别<0.05和0.01),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高通量血透不增加血氨基酸的丢失,持续高通量血透可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可能与胃纳改善、营养物质摄入增加及代谢状态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拍摄骨盆、双手X线片,计算血管钙化评分,测量血压水平,检测钙、磷等血生化指标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60例(66.7%)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38例(42.2%)存在中重度钙化。60岁以上、男性、糖尿病、最长透析间期24h尿量<200ml患者发生中重度钙化的危险分别是<60岁、女性、非糖尿病、24h尿量≥200ml患者的2.80、2.62、4.68、3.00倍。中重度钙化患者的每日服用钙剂剂量、校正血钙、钙磷乘积水平较高,P<0.05。以血管钙化评分为因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的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呈正相关,透析频率与血管钙化呈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血管钙化,老龄、男性、糖尿病、残余肾功能丧失、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透析频率低是血管钙化的相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舒降之对维持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舒降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炎症和营养指标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影响,了解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透析患者中应用指征.方法: 将34例稳定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9例及对照组15例.实验期间实验组每位患者每日服用舒降之20 mg,对照组不服药,时间为2月,分别在实验开始、1月末、2月末检测患者血IL-6、CRP、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脂浓度.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和实验前相比,实验结束时实验组IL-6明显升高、CRP明显降低、白蛋白与转铁蛋白升高 ,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前白蛋白虽有一定幅度上升,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实验前后,总胆固醇、LDL浓度改变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而实验结束时甘油三酯较1月末及实验开始时显著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各项指标试验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舒降之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CRP、IL-6浓度,升高转铁蛋白、白蛋白浓度,改善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态,这种作用并不依赖于其调脂功能.  相似文献   
6.
乌头为茛科植物 ,药用其块根 ,主根名乌头、旁根为附子 ,别名五毒根 ,雪上一枝蒿等 ,含有乌头碱及中乌头碱 ,水解后产生乌头次碱及乌头原碱。其毒性很强 ,一般外用治疗风湿关节疼 ,内服 0 .2 mg即可中毒 ,3~ 4mg可致死 ,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故含乌头的药酒吸收快 ,主要经唾液和肾脏排泄。乌头碱中毒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的报告已较多 ,但重症的抢救成活率不很高 ,用炭肾血液灌流吸附方法抢救的报道也很少。我院使用活性炭吸附器作血液灌流 ,抢救乌头碱中毒 4例获得显著疗效。1 资料临床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例 ,男 3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永久性深静脉置管与动静脉内瘘患者在营养状态、透析效果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永久性深静脉置管21例,动静脉内瘘患者43例的营养、透析效果指标,以及近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钾(K+),钠(Na+),氯(Cl-),钙(Ca2+),磷(P3+),铁(Fe3+),透前透后BUN、Cr及UA,心胸比大小,KT/V,URR及PCR值无明显差异。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流不畅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7.74%vs 0.64%,P〈0.001),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1.43%vs 0.17%,P〈0.001),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内瘘难以建立的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心功能差和/或血管条件差患者,永久性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方式。  相似文献   
8.
加速清除透析器材中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净化中心的快速发展 ,透析器材等复用越来越多 ,消毒问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过氧乙酸消毒液 ,具有杀菌效果强、不破坏高分子有机物 ,并能分解粘附在器材上的蛋白、毒性小的优点。福尔马林存在致癌、产生抗红细胞抗体 ,加重贫血等问题。我院 1985年以来 ,用过氧乙酸取代福尔马林消毒透析器材 ,共达 6万余例次 ,消毒效果确切 ,但发现因过氧乙酸残留 ,而导致过敏反应。因此 ,如何对快速清除过氧乙酸消毒液 ,防止残留致过敏反应方面作了一点研究 ,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取 0 .15 %过氧乙酸消毒液 ,消毒透析器、血浆置换器和连接…  相似文献   
9.
介绍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 1 985年以来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复用的透析器材发生过敏反应的情况 ,以及预防方法。1 方法与结果  先后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复用的透析器材达4万余例 ,并对其浓度进行长期随访检测 ,发现随着消毒浓度的升高 ,在冲洗方法不变情况下 ,消毒液残存增加 ,导致过敏反应率明显增高 :浓度为 0 .0 5 %~ 0 .0 75 %时 ,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 .0 1 % ;浓度为 0 .2 %时 ,可高达 4%~ 5 % ,而且症状也更严重。不同材料的透析器 ,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不同 :血仿膜透析器发生率最低 ,其次是醋酸膜 ,聚砜膜透析器最多。此外 ,冲洗方式也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低钙透析液已作为预防高钙血症的一种治疗方式[1]。我们观察了以1.25mmol/L钙离子浓度透析液治疗4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高血钙患者血压、钙、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