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脑神经退变性疾病。由于尚无准确的早期诊断,常使AD患者错过早期治疗的时机,成为制约有效防控AD的瓶颈问题。近年来,AD体液和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以包括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的体液生物标志物以及淀粉样蛋白成像(amyloi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amyloid PET)、葡萄糖代谢成像(fludeoxyglucose F 18injection,FDG-PE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获得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研究最为成熟。及时确诊临床前AD或无症状AD,将会为有效防控带来主动。本文涵盖了影像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AD核心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候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而外周体液标志物以及无创性检测方法是本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S)建立快速纯化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蛋白(F)的方法.方法 表达RSV F的重组腺病毒FGAd/F感染293细胞,收获细胞裂解液,利用兔抗人RSV多抗包被表面活化的免疫磁珠富集和纯化F蛋白,同时建立夹心ELISA,检测纯化的F蛋白浓度以及 F蛋白的回收率.结果 采用IMS成功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介素13与白喉毒素融合蛋白DT389-hIL13-13E13K对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杀伤作用,为神经胶质瘤的无创性治疗和常规化疗的替代或补充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通过诱导已构建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原核表达并获得IL-13与白喉毒素融合蛋白DT389-hIL13-13E13K.分别通过两种不同方法 提纯后,用体内外实验研究不同浓度融合蛋白对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杀伤活性.结果 所得融合蛋白浓度纯度均达到95%以上.在体外活性实验中,两种复性纯化方法 获得的融合蛋白DT389-hIL1-13E13K对神经胶质瘤均有很好的杀伤效果,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达到6×10-10moL/L和1×10-8mol/L,杀伤效果达到了国际水平.体内活性测定结果 显示,融合蛋白DT389-hIL13-13E13K对神经胶质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并未达到使肿瘤完全消退的水平.结论 得到了在体内外都对神经胶质瘤有抑制杀伤作用的特异的靶向治疗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4.
<正>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复杂神经变性疾病,因长期、慢性、进行性脑组织损害而出现一系列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状,也是老年期痴呆最为常见的发病原因。组织病理学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形成、神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和突触功能异常,脑血管淀粉样变和大量神经元缺失,明显脑萎缩为典型特征。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究其原因是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标准。以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集中在对痴呆的鉴别和定性,因此明确诊断仅说明疾病处于晚期阶段,神经元损伤呈不可逆状态,药物治疗仅为缓解症状,不能治愈疾病。2011年,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学会(NIA-AA)发布新的临床诊断指南,对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痴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