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A-V型斜视发病率、病因,探讨A-V型斜视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第一眼位斜视度数设计水平方向的手术量,对合并轻度上?下斜肌功能亢进(A-V征15Δ~20Δ)及仅有水平肌功能异常者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上?下斜肌功能亢进明显者(+2~+3),行上?下斜肌减弱术。结果:62例A-V综合征中合并上?下斜肌功能异常者35例,仅有水平肌功能异常者27例。行上、下斜肌减弱术21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41例,两种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产生A-V综合征的因素较多,多数A-V型斜视都有斜肌功能异常,对上?下斜肌功能亢进明显者,行上?下斜肌减弱术,对合并上?下斜肌功能亢进较轻及仅有水平肌功能异常者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手术效果良好,两种术式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0引言眼睑皮肤弛缓症是一种罕见的眼睑皮肤病,多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以眼睑皮肤复发性水肿、皮肤弹性消失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因不明,可能与植物神经紊乱或内分泌障碍有关。发病是因眶隔及泪腺Lockwood韧带松弛,引  相似文献   
3.
荧光素钠为棕色澄明液体,是诊断眼角膜损伤、溃疡和异物,眼底荧光造影和循环时间测定的眼科常用检查药物.在检查过程中常不慎将荧光素钠滴在治疗台、手和衣服等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染成橙黄色.以往使用肥皂水反复揉搓后用清水冲洗,不仅费时、费力且易留下淡黄色痕迹.笔者发现有一种方法,可将荧光素钠彻底清洗干净,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术后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角膜水肿、虹膜前粘连或后粘连,促使白内障发展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形成等严重后果[1]。本文就近年来我院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检眼镜下未见到视盘及视网膜病变的荧光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对72例(72眼)常规眼前段及眼底检查未见到视盘及视网膜病变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72眼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4眼,确诊率89%。结论眼底镜下未发现视盘及视网膜病变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行眼底荧光造影,出现了早期充盈缺损等变化。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pathy,DR)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障碍而导致全身微血管循环障碍在眼部视网膜的表现,糖尿病损害视网膜主要是由于血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渗透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变形和渗漏。同时可并发心脑肾等微血管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它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代谢障碍的程度,并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病程长短、遗传因素和糖尿病控制情况有关。DR发展到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发病5a后DR发生率为25%,10a后增至60%,15a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占25%。DR的高发病率、高致盲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本文就近年来DR的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视神经萎缩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视网膜后感受器、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广泛损害,以及神经纤维丧失,神经胶质增生而引起的严重视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致盲因素之一。视力下降、视乳头颜色变浅或苍白为其主要特征[1],因病因复杂,恢复困难,属  相似文献   
8.
不伴全身症状,单纯的眼眶巨大炎性假瘤罕见.本科诊治1 例右眼眶巨大炎性假瘤,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在早期药物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则是在控制血糖、血压的前提下,纠正由于高血糖造成机体的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增加视网膜血流量.对于严重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增加手术和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0.
重度结膜囊狭窄则指结膜囊因某种原因完全或近于完全消失、闭锁的病例,需用唇、颊黏膜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行全结膜囊成形术[1~2].作者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对30 例重度结膜囊狭窄的患者行全结膜囊成形联合改良的唇黏膜联合颊黏膜移植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