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
目的:研究DNA降解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为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一种比较准确可靠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和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111只小鼠在死后72h内不同时间点小鼠肾组织细胞核头半径、尾长度、头DNA含量比例、尾DNA含量比例、尾矩、Olive矩、头面积、尾面积8项参数的变化值。结果:在个体死亡72h内,测定的8项参数指标中尾DNA含量比例、彗星尾长、尾矩、Olive矩、尾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头半径、头DNA含量比例、头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上述参数均与死亡时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将每个参数的测量值进行了多项式运算,获得了更能体现DNA降解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和多元回归方程,均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本研究提供的72h内肾组织组织DNA变化与死亡时间之间呈线性关系的各组回归方程,为法医学推断死后经过时间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的、精确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角膜混浊的数字图像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多分类模型,探索角膜混浊度的客观量化方法.方法 采集猪死后眼角膜数字图像,根据事先经验提取其部分颜色特征与纹理特征,建立SVM多分类模型,使用Precision、Sensitivity、F1分数对模型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兔不同死因死后129h内脑组织CT影像学的变化规律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机械性窒息、失血性休克和空气栓塞法,建立家兔死亡模型;在不同死后间隔时间对家兔进行颅脑薄层螺旋CT扫描,结合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监测脑组织面积/颅腔面积比、脑组织平均CT值、颅腔整体平均CT值等参数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脑组织平均CT值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死后27h内,脑组织面积/颅腔面积比基本无变化;死后33h,脑组织面积/颅腔面积比、颅腔整体平均CT值随着死后间隔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建立了体现各项参数变化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p0.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现代放射CT影像技术获得的不同死因死后颅脑组织的多参数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为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NA降解变化与死亡时间关系,探讨兔死后牙髓细胞核DNA的降解机理及寻找灵敏、实用的DNA降解监测指标,为死亡时间的法医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方法利用快速、灵敏的检测细胞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SCG)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和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以"彗星样"细胞出现率(计数一定量细胞其中彗星样细胞所占的比例)、头半径、尾长度、头/尾DNA含量比例、Oliver矩、尾矩、头面积和尾面积来评价死后兔牙髓细胞核DNA的降解程度。结果在个体死亡72h内,测定的8项参数指标中尾DNA含量比例、彗星尾长、尾矩、Olive矩、尾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头半径,头DNA含量比例,头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上述参数均与死亡时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将每个参数的测量值进行了多项式运算,获得了更能体现DNA降解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P<0.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监测机体死后牙髓细胞核DNA降解变化,将会成为推断死亡时间精确、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以及国民人文素质及法律意识的逐渐提高,临床医生除了从事日常的临床诊疗活动外,还承担着医学鉴定人、证据证人、医疗纠纷中的当事人等多种社会角色,从而使得临床工作者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医生这一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法律及医学的发展,满足社会需要,临床医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法医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兔死后72h内角膜细胞形态学变化规律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两个角度探讨个体死亡后角膜细胞的一般变化规律,为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用空气栓塞的方法建立兔死亡模型。在兔死后0-72h,每隔6h进行角膜取材,采用茜素红-曲利苯兰联合染色法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下摄像,计算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Endothelial cell living rate,ECLR),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茜素红-曲利苯兰联合染色结果显示:个体死后6h,角膜内皮失活细胞数目开始增加,死后72h,失活细胞数目达到高峰。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随着死后间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结论个体死后72h内,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结合Motic Images Plus 2.0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变化规律,可用于早期PMI的推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死后角膜瞳孔区域图像颜色时序性变化规律,为死亡时间(PMI)推断提供一种无损、客观方法。方法构建 家兔空气栓塞和溺死死亡模型,在温度20 ℃、湿度30%的暗室内,于死后72 h内每隔2 h用数码相机获取兔角膜图像。通过计 算机图像处理技术(MATLAB)分割出角膜瞳孔区域图像,提取RGBHSV 6项图像颜色特征参数值并进行与PMI关系的回归分 析,同时比较不同死因对死后角膜瞳孔区域图像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死因死后72 h内,兔角膜瞳孔区域图像的R、G、B 值均随PMI呈上升趋势,与PMI拟合关系较好(P<0.01),H、S、V值与PMI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两种死因死后 兔角膜瞳孔区域图像R、G、B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与PMI的相关性相近,空气栓塞组兔角膜瞳孔区域图像的R、G、B实测值总体 大于溺死组。结论个体死后角膜瞳孔区域图像颜色变化随PMI呈一定规律性,死因会影响死后角膜瞳孔区域图像颜色特征参 数值大小。研究建立的相关回归方程为无损、客观推断PMI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又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为猝死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内统计死亡率为15%,国外(Renner和wilson)报道死亡率高达20%-50%。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可因休克或心脏骤停而猝死。亦有文献报道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继发腹腔内大出血而死亡的病例。如Cerekre报道206例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其中有4例继发腹腔内大出血,皆因未能有效抢救而死亡。笔者曾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研究死后角膜褶皱时序性变化规律并筛选合适量化指标。方法:兔缢死后随机分为睁眼组和闭眼组,每组20只,置于20 ℃暗室内。于死后72 h内每隔1 h,使用数码相机采集兔角膜图像,应用MATLAB软件分割出角膜瞳孔区域图像,并提取反映死后角膜皱褶变化的4项图像纹理特征参数值(CON、COR、ASM、HOM)。比较死后睁、闭眼对各参数值随死后经过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变化趋势影响,分析各特征参数(y)与PMI(x)的相关性。结果:不论死后睁眼或闭眼,CON随PMI呈上升趋势,COR呈下降趋势,但睁眼组CON、COR值较闭眼组变化迅速且幅度大;CON、COR值与PMI相关性较好(P<0.05),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2 4x2-0.026 8x+0.467 3(R2=0.978,睁眼组)、y=0.000 4x2-0.010 6x+0.304 4(R2=0.904,闭眼组),y=-0.000 4x2+0.014 2x+3.893 8(R2=0.938,睁眼组)、y=-3E-05x2+0.001 2x+3.980 8(R2=0.852,闭眼组);ASM、HOM值与PMI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死后角膜褶皱发生时序性变化,纹理特征CON、COR与死后经过时间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于死后早期检测个体骨骼肌钝挫伤热成像变化,以客观量化分析其随死亡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制备兔骨骼肌钝挫伤损伤模型后6 h,空气栓塞处死家兔,于损伤即刻、死后即刻、死后6 h、死后24 h、死后3 d、死后6d应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家兔伤肢及健肢进行红外热成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提取平均温度(ave...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