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RNA测序(RNA-Seq)技术分析spxA2调控的靶基因,以期揭示spx蛋白的转录调控机制,为血链球菌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血链球菌野生株和spxA2突变株进行转录组分析,将测序所产生的数据绘到SK36参考基因组上,获得各个基因的表达信息,应用基因组比对结果进行基因定量。利用edgeR软件分析△spxA2和WT中的基因差异表达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实时定量PCR对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验证。应用GOTermFinder软件,找出差异表达基因中显著富集GO条目,并推测差异表达基因行使的主要生物学功能;通过Pathway分析进一步了解差异表达基因所参与的代谢通路及其具体的生物学意义。结果将序列数据与公共数据库COG、GO、KEGG、NR、NT和Swiss-Pro进行BLAST比对,89.1%(1203个)独立基因得到功能注释。其中,859个独立基因注释到COG并被划分到25个功能类别,910个独立基因注释到GO数据库,707个(52.4%)独立基因被归为KEGG中的32条代谢途径。对△spxA2组和WT组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确定spxA2基因敲除株有17个基因表达上调,5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显著性富集和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表明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生物学过程和酶活性细胞组分,共得到2条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及牛磺酸和牛磺酸代谢。结论RNA-Seq所得序列数据在测序深度、覆盖率以及与血链球菌SK36标准株基因组的比对结果均较理想,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能反映血链球菌的整个转录组情况。spxA2是一个全局性转录调控因子,参与多个基因的转录调控,该蛋白的改变可导致血链球菌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牛磺酸和牛磺酸代谢通路发生变化,可为深入研究血链球菌致病机制及其与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已筛选出的抗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NP)抗原单链抗体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scFv。方法提取含抗NP抗原单链抗体基因的T7噬菌体DNA,此为模板,PCR扩增单链抗体基因,BamHI和SalⅠ双酶切,经连接酶与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GEX-6p-1连接;重组DNA转化入宿主菌E.coli BL-21(DE3),琼脂糖凝胶电泳初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并用PCR法、双酶切法及DNA测序鉴定。结果重组质粒pGEX-6P-1-scFv经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片段大小分别为5000bp和750bp,与预期值一致;重组质粒PCR产物大小为750bp,与预期值一致;测定重组质粒序列,并与scFv序列比较,结果相一致。抗NP单链抗体基因序列克隆人表达载体pGEX-6p-1。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抗汉坦病毒NP抗原单链抗体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SCFv。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PCR检测弓形虫循环抗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控索弓形虫感染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用链亲素将生物素化的二抗和生物素化的 DNA偶联起来 ,通过PCR扩增标记 DNA检测固定的抗原 ,建立了弓形虫循环抗原免疫— PCR检测技术 ,用该技术和 EL ISA法平行检测系列稀释的弓形虫的感染鼠阳性血清中的 CAg以及实验感染鼠血清中 CAg的动态变化 ,对比研究二者之间的敏感性。结果 免疫—PCR法检测弓形虫 CAg吴阳性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 1∶ 10 0 0 ,EL ISA法检测弓形虫 CAg呈阳性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 1∶ 5 ,免疫— PCR最早在鼠感染弓形虫后第 3天测到 CAg,EL ISA最早在鼠感染弓形虫后第 5天测到 CAg。结论 免疫— PCR是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弓形虫 CAg检测方法 ,敏感性较 EL ISA法提高了 2 0 0倍 ,免疫— PCR检出阳性结果时间早 ,为弓形虫病早期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系列关于注射外源基因在体内诱导免疫应答的报道揭开了核酸疫苗研究的序幕。所谓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又称为基因疫苗(genetie vaccine),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酸的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编码NP的S基因进行病毒核酸的免疫研究.方法进行实验动物的DNA免疫,细胞因子的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测定,免疫鼠血清的抗核蛋白NP抗体的测定.结果蛋白在Vero-E6细胞中的瞬时表达.免疫鼠细胞因子:接种pcDNA3.1+S的鼠IL-4的产生和IFN-γ的产生均较对照组要高.细胞增殖反应:阳性对照刀豆蛋白A(ConA)刺激组的增殖指数为2.1,对照空载体增殖指数较低为0.797,而实验组pcDNA3.1+S接种组和pcDNA3.1+S(ISS)接种组的增殖指数分别为1.43和1.67.免疫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接种pcDNA3.1+S(ISS)免疫鼠的血清抗体水平较接种pcDNA3.1+S免疫鼠的血清抗体水平升高明显.而空载体pcDNA3.1+接种组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低.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编码NP的S基因作为病原体的抗原基因进行的核酸免疫,可以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汉坦病毒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将编码汉坦病毒76-118株核蛋白的S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DTARGET TM,构建含汉坦病毒核蛋白S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hans,并在体外进行瞬间表达。方法 采用PCR产物直接克隆方法,将核蛋白S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TARGE TM中;酶切鉴定;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Vero-E6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表达产物。结果 酶切鉴定证实S基因已被正确地插入pTARGET TM中;在部分转染重组质粒的Vem-E6细胞胞质内观察到中等强度的特异性荧光。结论 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hans已被成功地构建并可在体外表达.为下一步基因免疫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检测汉坦病毒感染的双单链抗体夹心ELISA诊断试剂,并予以评价。方法以抗汉坦病毒NP抗原单链抗体包被反应板,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大肠埃希菌表达的抗NP抗原单链抗体,并制成双单链抗体夹心诊断试剂,检测56份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及66份非HFRS对照血清。结果56份HFRS患者血清中,检测出29例阳性,阳性率为51.8%,对照组66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研制的试剂特异性好,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酶标抗汉坦病毒NP抗原单链抗体应用于酶斑点杂交法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汉坦病毒感染,探索价格低廉早期HFRS诊断试剂。方法以戊二醛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抗汉坦病毒NP抗原单链抗体,制备酶标单链抗体,并应用于酶斑点杂交法和双抗体夹心法中,检测56份早期HFRS患者血清及66份阴性对照血清。结果56份HFRS患者血清中,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出29例阳性,阳性率为51.79%,酶斑点杂交法检测出28例阳性,阳性率为50.00%,两方法检测66例阴性对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统计学处理,两方法差异不显著。结论以酶标抗汉坦病毒NP抗原单链抗体制备的酶斑点杂交和双抗体夹心诊断试剂,均为稳定性好、假阳性率低、造价低廉、诊断可靠的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9.
PBL在病原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开展与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原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者将PBL教学法应用到病原生物学理论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1(CD80)对汉坦病毒核蛋白基因疫苗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构建双启动子共表达B7-1基因和汉坦病毒核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B7-S,酶切鉴定后直接肌注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对照组pcDNA 3.1 空质粒接种组、pcDNA 3.1-S接种组.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结果:pcDNA 3.1-B7-S接种组鼠在抗体的产生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上均较pcDNA 3.1-S接种组明显增高.结论:接种B7-1基因和汉坦病毒核蛋白基因的共表达质粒优于注射单目的抗原基因表达质粒,为探索增强基因疫苗的免疫作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