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试验Ptfv1异常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探讨运动试验诱发心电图 V1导联终末电势 (Ptfv1)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 Ptfv1<- 0 .0 3mm· s及超声心动图 E/ A<1为异常标准 ,对 2 0 5例运动试验 Ptfv1与 E/ A异常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在运动试验诱发 Ptfv1异常合并 ST异常组 (n=30 )及单纯 Ptfv1异常组 (n=4 2 )中 ,E/ A异常者高达 90 .0 %及 85.7% ,显著高于运动试验正常组 (n=75) (P<0 .0 0 5)及单纯 ST异常组(n=58) (P<0 .0 0 5)。结论 :运动试验 Ptfv1异常与 E/ A异常 (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有关 ,可作为反映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2.
我院对16例老年人心肌梗塞后半年至1年进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了解其心脏功能、指导康复活动及预测预后。患者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60~78岁,应用美国出产活动平板仪,采用北京阜外医院修改的心肌梗塞患者活动平板运动测验方案,以症状为限量,每级时间3分钟。结果9例患者运动试验达6级水平,6例患者运动过程有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而终止运动。对运动试验达6级的低危患者,可指导其日常生活,安排体育锻炼,对运动试验级别低,症状明显的中危或高危组患者,应进行医疗监护下的康复,采用间歇性运动方式。对不能作低耐量运动测验患者则提示预后不良,运动引起ST段下降0.2mV并伴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多数有多支病变,运动时收缩压上升达不到1.3kPa(10mmHg),或当继续运动时收缩压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治疗的6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试验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洛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封堵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接受封堵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采用超声心动图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的封堵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残余分流,在1个月后分流自动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显示先心病患者心脏状况,为封堵手术实施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降压组(A组,32例)及常规降压组(B例,30例)两组。阿托伐他汀用量每天10-20mg,晚餐时顿服,时间1年。分别观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TC、TG、HDL—C、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颈动脉TMI值缩小,血中TC、TG、LDL—C浓度下降,HDL—C浓度上升,hsCRP水平降低(P均〈0.01),B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常规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瓣狭窄(PS)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过去需外科开胸治疗。1982年Kan等首次报道了应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小儿PS并获得成功。此后,该项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儿童及未成年人中重度PS的首选治疗手段。我院应用PBPV治疗轻度PS,随访一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对16例住院及门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后半年至1年进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其心脏康复并预测预后,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全国冠心病会议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60-78岁(平均6726土5.43)。其中非Q波心肌梗塞3例,前间壁心肌梗塞2例,前壁心肌梗塞4例,广泛前壁心肌梗塞2例,下壁心肌梗塞4例,广泛前壁十下壁心肌梗塞1例,排除近期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发作等并发症。二、方法应用美国生产的活动平板仪,测验方法采用北京阜外医院修改的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右心室双部位(RV-Bi)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3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和3例起搏器综合征患者接受了RV-Bi起搏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在RV-Bi起搏、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和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模式下,患者QRS宽度(QRSd)、QRS电轴(QRSa)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RV-Bi起搏与RVOT起搏比较,QR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RVA起搏比较,QRS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V-Bi起搏的平均QRSd(143ms)最窄,较RVA起搏(177ms)缩短34ms,较RVOT起搏(155ms)缩短12ms。RV-Bi起搏时心功能优于RVA和RVOT起搏。RV-Bi起博时射血分数(50.4%±3.6%)、每搏量[(65±14)ml]和心输出量[(5.77±0.69)L/min]均较术前射血分数(38.5%±6.2%)、每搏量[(50±18)ml]、心输出量[(4.16±0.55)L/min]及RVA起搏射血分数(34.2%±7.4%)、每搏量[(48±15)ml]、心输出量[(4.12±0.51)L/min]和RVOT起搏时射血分数(45.4%±5.6%)、每搏量[(62±16)ml]、心输出量(5.42±0.63 L/min)显著提高(均为P<0.05)。结论 RV-Bi起搏可改善心室的激动顺序和同步性,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和起搏器综合征的治疗,此项技术可作为双室同步起搏技术的替代选择,并具有手术简便和价格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因劳累性胸闷痛2年余,加剧3天入院。胸痛位于左胸部,有压迫感,持续3~5分钟,多于上坡,上三楼等活动时出现,未曾用硝酸甘油类药,入院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MV5导联ST段持续水平下移0.05mV,T波倒置或低平。胸片,彩色心超,肝胆B超、血脂、血糖均正常。临床诊断冠心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运动前心电图V4、V5ST段水平型下移0.05mV伴T波倒置或双向,运动达Bruce3级,8分20秒,心率141次/分时,出现左胸区闷痛,压迫感,伴气憋,出汗,9分钟终止运动,其后2分钟胸痛消失。运动全过程每分钟记录1次12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