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
先天性巨结肠(HSCR)是一种由神经嵴细胞衍生的肠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相关基因异常编码会影响神经嵴细胞在消化道中的迁移、增殖、分化或存活,导致远端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神经嵴细胞和周围环境的调节涉及各种基因、信号通路、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机制。因此,肠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参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过程。本文综述了参与肠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机制,总结了主要的先天性巨结肠相关基因和表观遗传模式,如RET、EDNRB、DNA甲基化等促进神经嵴病变的发展。本文总结了至今为止先天性巨结肠发病原因的主要机制,为先天性巨结肠相关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先天性巨结肠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5种多巴胺受体在大鼠胃体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能神经元的分布。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冰冻切片和全层铺片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胃体肌间神经丛中多巴胺受体的分布,以及与一氧化氮能神经元的共定位情况。结果 5种多巴胺受体亚型的免疫荧光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免疫荧光在胃体肌间神经丛均有分布,而且在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的神经元上存在有多巴胺受体D_1、D_2、D_3和D_5的免疫阳性,而D_4没有明显的免疫阳性表达。结论多巴胺受体D_1、D_2、D_3和D_5分布在胃体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能神经元上,可能通过调节一氧化氮的合成和释放进而调节胃体平滑肌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5-HT3/4受体在内源性多巴胺调节胃动力中的作用,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胃轻瘫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用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大鼠中枢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此模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5-HT3/4受体在6-OHDA处理模型大鼠胃体的表达。采用Power 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离体大鼠胃体纵行肌的收缩活动。结果在基础状态下,6-OHDA处理模型组大鼠离体胃体纵行肌的收缩强度明显弱于对照组。加入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后,6-OHDA处理模型大鼠肌条的收缩强度上升幅度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Real-time PCR结果显示6-OHDA处理模型大鼠胃体5-HT3/4受体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6-OHDA处理模型大鼠胃体5-HT4受体蛋白水平下调,5-HT3受体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损毁中枢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引起外周胃肠道内源性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升高,胃动力减弱,5-HT4受体蛋白水平下调。6-OHDA处理模型大鼠胃动力减弱可能与5-HT受体蛋白水平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顺应全球医学教育发展导向,对研究生消化生理学网络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针对本课程开展的背景与意义,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课程开展需要的条件与实现路径,以及对研究生消化生理学网络课程开展的预期效果做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与小鼠的胃黏膜泌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上多巴胺D_1、D_2受体的分布。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分别对多巴胺受体在人与小鼠胃体D细胞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多巴胺D_1、D_2受体均分布在人与小鼠的胃体黏膜层,且D细胞上存在有D_2受体的免疫阳性表达,而未见D_1受体的阳性表达,人与小鼠结果保持一致。结论多巴胺D_2受体分布于D细胞上,可能介导多巴胺对生长抑素分泌的调节进而参与调节胃的分泌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7.
现全球化、网络化视野下,生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在教育理念、学科划分、内容导入等方面面临着困境与挑战。解决的路径应该包括:从本质上要厘清核心教学理念的内涵,把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内在发展规律为依循的纲领;从具体操作而言,生理学教学应从课程设置、教学质量控制、网络课程建设等不同教法层面进行针对性的实践,从而逐步建立顺应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契合学科发展规律、获得学生心理认同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阿糖胞苷通过控制细胞DNA合成来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机理及临床最优剂量筛选。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L组、M组和H组,60例/组,三组患者的阿糖胞苷剂量分别为每次1、2和3 g/m2。比较三组血细胞指标[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NE缺失时间和血小板(Platelet, PLT)偏低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呕吐、发热、过敏、炎症、眼部不适等)及阿糖胞苷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三组患者D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个疗程,三组患者DNA均显著降低(P<0.05),且呈阿糖胞苷剂量依赖性降低趋势(P<0.05)。与基础治疗比,三组患者强化基础治疗的NE增高,NE缺失时间和PLT偏低持续时间降低(P<0.05)。基础治疗与强化基础治疗NE缺失时间及PLT偏低持续时间均呈阿糖胞苷剂量依赖性增高趋势(P<0.05);强化基础治疗时,M组的NE最高(P<0.05)。三组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对雅安市人民医院血液科14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所使用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硼替佐米组和沙利度胺组,比较沙利度胺组和硼替佐米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3项指标、骨髓相关3项指标和肾功能3项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