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清代以来,随着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医界围绕着对温病学的评价及其与伤寒论的关系展开争论.伤寒论学派认为: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自属其中.而温病学派则认为:温病讲温热性外感病而伤寒讲风寒性外感,把两者对立起来.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有人立倡"寒温统一论",但至今并未形成学术界的共识.本文就伤寒和温病的关系做一浅述.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的发黄证,按其病因而分,大体可归纳为四类:即湿热发黄;火逆发黄;瘀血发黄;寒湿发黄.前三类发黄中,它们同具有瘀热在里和邪热伤及血分的特点.而寒湿发黄是寒湿与瘀,伤及血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特色,笔者结合《内经》对《伤寒论》"观其脉证"法进行解析。认为详观脉证是辨证的前提,临床面对患者应四诊合参,以脉为先、善抓主症、动态观察,同时注重个别症状。审证求因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应依脉证辨阴阳、辨病邪类型、辨病位、辨虚实、辨实热。  相似文献   
4.
四逆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逆汤出自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方主要治疗阳虚阴寒内盛之少阴寒化证。现代对四逆汤在临床应用的疗效观察和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均表明,四逆汤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动物免疫调节、心肌缺血、低氧、降低实验性高血压、保护肠黏膜及脑缺血等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近年来有关四逆汤的药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伤寒论》中灸法的应用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伤寒论》中灸法的应用特点主要有:病在三阴宜灸;阳热实证禁灸;病性寒者宜灸;先灸后药、灸药并用;单独施灸等。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伤寒论》不仅对中医理、法、方、药作了精辟的论述,而且散在地记述了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运用针灸防病治病的经验。确立了“三阳病宜针,三阴病宜灸”的治疗大法及针灸禁忌,迄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损毁大鼠中枢神经通路中的孤束核和脊髓,观察艾灸预处理对胃黏膜内源性保护物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含量的影响,进而探讨艾灸启动内源性保护信息与中枢神经通路的关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5组,即A:空白对照组;B:模型对照组;C:温和灸+模型组;D:温和灸+模型组+孤束核损毁组;E:温和灸+模型组+脊髓损毁组.预先按要求对D、E组大鼠分别实施孤束核、脊髓的损毁手术,再对相应组别进行艾灸处理,最后用无水酒精灌胃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PGE2和EGF的含量.结果:艾灸预处理有上调胃黏膜中PGE2、E G F含量的作用(338.82g/L±19.87g/Lvs279.52g/L±16.53g/L,P<0.01;4037.12g/L±300.20g/L vs2923.73g/L±251.23g/L,P<0.05),孤束核和脊髓被损毁的2组大鼠胃黏膜PGE2和EGF的含量明显低于神经通路未损伤的温和灸组(298.65g/L±12.89g/L,317.56g/L±16.60g/Lvs338.82g/L±19.87g/L;3176.21g/L±242.35g/L,3337.43g/L±249.86g/L vs4037.12g/L±300.20g/L,均P<0.01),且孤束核损毁的大鼠胃黏膜中PGE2的含量较脊髓损毁的低(P<0.05).结论:损毁大鼠中枢神经通路中的孤束核和脊髓对艾灸预处理提高胃黏膜组织中PGE2、EGF含量有影响,提示孤束核和脊髓均参与了艾灸保护胃黏膜信号的传导.其中,艾灸诱导胃黏膜PGE2的产生可能主要受控于孤束核,而其对胃黏膜EGF表达调控则与孤束核和脊髓均有关.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在辨证论治时常常体现出一种对偶统一的思维规律,为其一大特色。本文对体现对偶统一思维规律的经方进行了浅析与总结。掌握对偶统一的思维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典和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逆汤预干预对高脂血症(HLP)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兔的TC、TG、HDL-CH、LDL-CH、Apo-A、Apo-B的影响,分析其对高脂血症(HLP)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及载脂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HLP合并AS模型,分别给予西药(阿托伐他汀)和四逆汤(高、中、低剂量)的治疗方法。运用酶法测定血中TC、TG含量的变化;比色法测定干预后血中LDL-CH、HDL-CH含量的变化;电泳法测干预后血中载脂蛋白A及B含量的变化。[结果]四逆汤中、高剂量组在降低血TG含量与模型组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逆汤高剂量组在降低血TC、LDL、Apo-B含量与模型组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升高血HDL、Apo-A含量,HDL/LDL比值,Apo-A/Apo-B比值方面,四逆汤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逆汤各剂量组均能调节实验性HLP并AS兔血脂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且能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的含量,使其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升高。四逆汤预防AS形成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减缓脂质颗粒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罗马Ⅲ标准将其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中医并无FD之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FD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