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在80kVp条件下肾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并优化其重建参数。方法:回顾性搜集临床怀疑泌尿系病变并已行泌尿系CT增强检查的连续病例40例,根据扫描管电压分为两组:80kVp组(20例)和120kVp组(20例)。分别以5种不同迭代重建强度(S1-S5)对80kVp组图像进行重建,并与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的120kVp组图像进行比较,图像质量评价包括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指标包括:目标血管和空气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主观评价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80kVp最佳图像组和120kVp组图像进行盲法评估并检验两者读片一致性,包括整体图像质量和图像细节。记录辐射剂量报告表,并计算出每一个患者的SSDE。结果:80kVp组CTDIvol为(10.26±1.45)mGy,SSDE为(16.33±2.36)mGy。120kVp组的CTDIvol为(14.95±2.79)mGy,SSDE为(22.83±1.96)mGy。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客观评价:80kVp组和120kVp组双侧肾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kVp组最佳组(S4)和120kVp组的CNR和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2名诊断医师对S4图像和120kVp组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图像细节及病变诊断信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80kVp条件下所得肾动脉CTA图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并且降低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建议使用SAFIRE-4为肾动脉CTA的迭代重建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在80k Vp条件下肝脏CT增强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上腹部怀疑病变并行腹部CT增强检查的病人资料,及其BMI小于28kg/m2,根据扫描管电压的高低电压组:80k Vp组与120k Vp组(各25例)。以5种不同迭代重建强度(S1、S2、S3、S4、S5)对80k Vp组病人的原始数据图像进行重建,在与传统的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的图像相比。综合使用客观评价以及主观评价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肝脏实质CT值、空气CT值、空气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对比噪声(contrast-to-noise,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SNR)。主观评价指标:由2名高级职称的腹组医师对病人的图像进行盲法评估,然后再对两名医师读片一致性进行检验。记录辐射剂量表,最后根据公式算出每例病人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size-specific dose estimate,SSDE)。结果 80k Vp组CTDIvol为(10.18±1.31)m Gy,SSDE为(16.11±2...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与探讨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信息与胸部CT影像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2月22日的14例COVID-19肺炎患者的临床生化检查及胸部CT影像数据并分析,包括是否存在暴露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核酸检测及胸部CT检查。结果 1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5岁。7例患者出现发热(50.00%),7例患者出现咳嗽(50.00%),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累及4叶以上的病例有8例(57.14%),病变分布累及右肺下叶9例(64.29%)。胸部影像表现主要有磨玻璃密度灶(64.29%)、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4.29%)、纤维灶(50.00%)、实变灶(57.14%),大部分患者无胸腔积液(85.71%),全部患者无纵隔内淋巴结增大(100.00%)。胸部CT检查结果阳性(10例)与胸部CT检查阴性(4例)的生化检查,仅纤维蛋白原在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是诊断COVID-19需要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效能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缘静脉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家兔氟骨症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取家兔5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和氟骨症模型组(42只),分别饮用含氟化钠0、300 mg/L的自来水。90 d后将42只模型组家兔随机分为示踪组(单次/多次耳缘静脉注射、示踪溶剂对照组,6只家兔/组)和治疗组(单次/多次耳缘静脉注射、自然恢复组、治疗溶剂对照组,6只家兔/组),雌雄各半。分离、培养、鉴定治疗组氟骨症家兔BMSCs,分别以单次及多次耳缘静脉移植回氟中毒家兔体内。示踪组中,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标记BMSCs移植入家兔体内,免疫组化检测示踪BMSCs。治疗组中,60 d后,观察治疗前后骨骼X线影像学变化,以定量CT(QCT)测定家兔活体股骨骨密度,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家兔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骨钙素(BGP),以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家兔股骨骨氟含量,以HE染色观察股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骨小梁面积。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多次耳缘静脉移植示踪组呈Brd U阳性表达,成骨细胞胞核呈淡黄色,而单次耳缘静脉移植示踪组、示踪溶剂对照组、示踪空白对照组、自然恢复组未见Brd U表达。多次耳缘静脉移植组治疗后X线影像显示股骨斑片状高密度影消失,紊乱骨小梁有所恢复;骨密度[(562.42±15.69)g/cm3]、ALP活力[(24.88±3.82)U/L]、BGP浓度[(1247.12±291.52)μg/L]、骨氟含量[(1699.16±528.69)mg/kg]、骨小梁面积[(28.71±1.88)Tb.Ar]均较自然恢复组下降[(635.11±93.42)g/cm3、(43.08±2.82)U/L、(3207.73±788.80)μg/L、(2557.65±173.90)g/kg、(38.52±2.81)Tb.Ar,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次耳缘静脉移植组HE染色显示骨髓腔间隙增大,骨小梁数目减少,同时伴有部分新生成的粗细不均、排列整齐、骨髓间隙较均匀的正常骨小梁。而单次耳缘静脉移植组BMSCs未观察到有治疗效果。结论多次耳缘静脉自体BMSCs移植可有效修复氟骨症家兔受损骨组织,改善硬化型氟骨症病理损害,为BMSCs移植在氟骨症患者中的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技术在定量诊断脂肪肝中的价值.方法 113例弥漫性脂肪肝患者及17例正常肝脏检查者进行腹部CT平扫.经QCT后处理软件(QCT Pro)测量并得出所有患者肝脏的骨密度(BMD)值、校准斜率(Slope)、扫描野校准系数(FUC)值以及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使用SPSS19.0分析轻、中、重度脂肪肝组及正常对照组肝脏CT值平均值、肝脏BMD值平均值、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及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重度脂肪肝组及正常对照组肝脏CT值平均值、肝脏BMD值平均值、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的肝脏CT值平均值与肝脏BMD值平均值、肝脏CT值平均值与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p值平均值以及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与肝/脾CT值比值(L/S)平均值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76、-0.977、-0.959,P<0.05).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在定量诊断脂肪肝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0.912)及特异性(0.882).结论 QCT得出的脂肪肝患者肝脏CT值平均值与肝脏BMD值平均值、肝脏CT值平均值与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以及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与肝/脾CT比值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在定量诊断脂肪肝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离体家猪椎体模型松质骨在不同扫描条件下CT值与定量CT骨密度( BMD)的相关性。方法:自制离体猪脊柱标本体模,在7种不同扫描条件(管电压固定为120 kV,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乘积200、150、100和50 mAs;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乘积固定为200 mAs,管电压140、120、100和80 kV)下,分别对家猪椎体松质骨进行两次CT扫描,分析改变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乘积或管电压对CT值与BMD值的影响,并对CT值与BM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乘积采用200 mAs时,不同管电压(140、120、100和80 kV)下,CT值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管电压采用120 kV时,不同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乘积(200、150、100和50 mAs)CT值和BM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7种不同扫描条件下,CT 值与 BMD 值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 r(200 mAs,80 kV)=0.830,r(200 mAs,100 kV)=0.961, r(200 mAs,120 kV)=0.972,r(200 mAs,140 kV)=0.711,r(120 kV,50 mAs)=0.736,r(120 kV,100 mAs)=0.873,r(120 kV,150 mAs)=0.936,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结论:CT值与BMD值呈线性相关,在临床常规CT扫描条件(120 kV、200 mAs)下相关系数最高,可用此时 CT值评价成年人椎体骨密度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