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目的 比较牛去蛋白脱钙皮质骨基质(bDpDBM)微颗粒和牛脱钙皮质骨基质(bDBM)微颗粒用于体外干细胞培养的优缺点,探讨其作为微载体制备候选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冷冻粉碎牛四肢皮质骨,筛选出直径为200 ~ 500μm的微颗粒,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脱脂、脱钙、脱蛋白处理.设bDpDBM和bDBM微颗粒为研究对象,用于静态条件下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培养,比较两组微颗粒对干细胞增殖及功能保持的影响,分析其用于BMSCs培养的可行性. 结果 两组微载体进行培养第14天后显示bDpDBM组细胞扩增较bDBM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DBM组培养的BMSCs的ALP定量及胞内钙含量明显较bDpDBM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DpDBM颗粒培养的BMSCs经诱导可向成骨、成脂及成软骨三系分化. 结论 bDpDBM由于去除了脱钙骨基质中的活性诱导成分,培养增殖效率增高,可较好地保持干细胞表型,适宜用作体外大量扩增BMSCs的微载体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定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更优手术方式。方法 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6例,其中接受AFHR 55例(AFHR组)、PFNA 71例(PFNA组),收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数据。于术后3个月及1年,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HS)、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简要生活质量评分(SF-12)、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整体生活质量。结果 与PFNA组比较,AFHR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负重早,并发症少(P均<0.05);术后1年,两组HHS、ADL、SF-12比较,P均>0.05。与PFNA组比较,手术及麻醉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输血率低(P均<0.05)。结论 与PFNA比较,A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短期内具有更多优势,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高、不良反应少;PFNA与AFHR的长期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4.
5.
滑膜肉瘤主要发生于滑膜以及滑膜以外的问叶组织。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软组织肿瘤,占躯体软组织恶性肿瘤的10.05%,占骨科原发性恶性肿瘤的12.1%。我院1981-2003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37例.病历资料和X线照片完整的17例,对其作一分析,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侵蚀性葡萄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子宫血流显像及主要血流参数进行评价。结果:子宫肌层局灶性分布的五彩血流丰富区,RI值0.27~0.41,动态观察化疗有效时可见肌层内局灶性血流丰富区范围渐小甚至消失。结论:CDFI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以及观察其疗效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联合自汇报量表主观参数及步态分析客观参数来评估家庭锻炼对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行走功能的改善作用,为其居家保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2月至8月收治的50例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家庭锻炼计划给予患者为期4周的背伸肌锻炼、直腿抬高锻炼和行走功能锻炼.家庭锻炼前、后,使用4项自汇报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含抗生素骨水泥修补骨缺损可在缺损处持续释放较高浓度的敏感药物,利于杀灭致病菌,为二期植骨提供必要的植骨床和植骨空间,减少二期植骨时清除骨缺损处肉芽而引起的大量出血。 目的:分析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自体骨移植、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后胫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31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后骨缺损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7-40岁,积极清创骨断端坏死感染组织,以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牢固固定骨折端,取自体髂骨移植骨缺损处修复,同时在缺损处放置含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支持,随访观察骨折骨性愈合时间、膝关节和踝关节评分情况。 结果与结论:31例获6个月-3.5年随访,胫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复发,骨性愈合时间为3-6个月,外固定时间3-6个月,术后患肢延长长度(7.50±1.01) cm,未发生与骨水泥材料及移植骨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植骨后3个月时的膝关节和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表明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自体骨移植、环形外固定架治疗骨髓炎后胫骨骨缺损可控制感染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体外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分化效应的差异,探讨同种异体PRP促BMSCs增殖与分化的最适作用浓度. 方法 选取新西兰兔3只,常规培养BMSCs,制备PRP.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常规组(在空白组基础上加10%胎牛血清)、自体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自体PRP萃取液)与同种异体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同种异体PRP萃取液).同种异体组又按PRP与培养液体积百分比不同依次分为10%、20%、30%、40%、50%5种浓度亚组.获得最佳PRP浓度同种异体组后,自体组预设一组相应的PRP浓度亚组.分别于干预后的第4、8、12、16、20天检测各组BMSCs的四唑盐(M TT)值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用促增殖与分化的最适浓度检测各组BMSCs的凋亡率,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PRP对BMSCs增殖、分化与凋亡效应的差异. 结果 PRP对BMSCs的分化效应随着增殖效应的增强而变弱,其促B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约为30%.干预至第4、8、12、16、20天时,30%自体组和30%同种异体组PRP对BMSCs的增殖、分化效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20天时,空白组、常规组、30%自体组及30%同种异体组BMSCs凋亡率平均分别为38.7%±2.0%、24.1%±1.7%、9.7%±0.8%、10.3%±1.2%,30%自体组与30%同种异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实验中,干预至相同时间30%自体组与30%同种异体组对BMSCs的增殖与分化效应无明显差异,同种异体PRP可以取代自体PRP,其促BMSCs增殖与分化的最适PRP浓度约为30%.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但发生于青年人并不常见.本文分析我科2 a来诊断的青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重点分析青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临床表现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