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生牙是常见的先天畸形,一般较易发生在上颌前牙区,但是发生在第三磨牙区的多生牙比较少见,多生牙与第三磨牙结合且临床资料齐全的病例更是少见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口腔科发现上颌多生牙与第三磨牙结合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大鼠同种异体牙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用BN大鼠60只、Lewis大鼠80只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牙移植模型,将动物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只:A组为同基因牙移植组,将Lewis大鼠牙移植到Lewis大鼠;B、C、D组为同种异体牙移植组,将BN大鼠牙移植到Lewis大鼠;A、B组于术前7 d通过尾静脉输注PBS 0.5 ml于受体大鼠体内,C组于术前7 d通过尾静脉输注1×106/只的供体致耐受DC于受体大鼠体内,D组于术前7 d通过尾静脉输注1×106/只的受体致耐受DC于受体大鼠体内。各组于术后第1、2、4、8周随机处死5只大鼠,行移植牙病理学检查和ELISA检测外周血清IL-2、IFN-γ、IL-4、IL-10浓度。结果 C、D组IL-2、IFN-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A组低于B组,IL-4、IL-10在各时间点均高于A、B组(P<0.05)。C组IL-2在第1周时低于D组,到第8周时则高于D组(P<0.05)。C组IL-4、IL-10在第1、2周时高于D组,到第8周时则低于D组(P<0.05)。C、D组牙根吸收较B组有所减少但仍高于A组(P<0.05),C、D组牙根吸收在2、4周时没有差异,在8周时D组低于C组(P<0.05)。C、D组炎性细胞浸润较B组均明显减轻但重于A组。结论供、受体致耐受DC均可抑制大鼠同种异体移植牙的排斥反应,减轻排斥反应程度。供体致耐受性DC对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抑制更明显,受体致耐受性DC对晚期慢性排斥反应抑制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致耐受树突细胞(DC)对大鼠同种异体牙移植后牙根吸收及愈合的影响。方法用BN、Lewis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动物实验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20只:A为同基因移植;B、C、D为同种异体移植;A、B组于术前7 d给大鼠输注PBS缓冲液0.5 mL ,C、D组于术前7 d分别给大鼠输注1×106个/只的供、受体致耐受DC。各组于术后第1、2、4、8周随机处死5只大鼠,进行移植牙病理学检查。结果炎性细胞浸润B组最重,A组最轻,C、D介于二者之间。牙根吸收A组最少,B组最多,C、D介于二者之间(P<0.05);2、4周时牙根吸收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周时D组低于C组(P<0.05)。第8周时牙周膜愈合点数C、D组少于A组,多于B组(P<0.05);炎性吸收 B组最高(P<0.05);替代吸收A组最低( P<0.05)。结论两种不同来源的致耐受DC都可以降低牙移植的排斥反应,减少牙根的吸收,促进牙周膜的愈合;其受体致耐受DC更能减少牙根后期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邹林洪  胡丹  张琳林  彭春  戴红卫 《重庆医学》2016,(31):4334-4336
目的 研究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调节系统与大鼠慢性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采用结扎丝方法建立大鼠慢性牙周炎模型进行研究,对比观察OPG、RANKL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以及破骨细胞计数结果.结果 在第56天时破骨细胞数量达到峰值,实验组从第7天开始RANKL蛋白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从第14天开始实验组细胞表面OPG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RANKL/OPG比值也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 OPG、RANKL和RANK参与了大鼠慢性牙周炎的牙槽骨吸收活动,RANKL与OPG比例的失调在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SD大鼠正畸牙根吸收后,早期修复过程中牙周组织的修复情况.方法 选取72只雄性SD大鼠,加力14 d后拆除加力装置,分别在拆除加力装置后0、1、3、5、7、10、14 d和28 d处死,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检测破牙骨质细胞在牙根周围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加力装置拆除时间的...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口腔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口腔医学人才教育的重要目标,具有良好素质修养的口腔医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资源。现从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信息素质几个方面,对素质教育进行阐述,指出其对培养口腔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琳林  邹林洪  彭春  戴红卫  胡丹 《海南医学》2016,(21):3451-3454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对不同年龄阶段大鼠牙根吸收的差异。方法选用48只SD大鼠,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以24只12周龄大鼠为青春期组,24只24周龄大鼠为成年组,将每组SD大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分组,又各分为4个实验小组(牙根吸收1 d、7 d、14 d和28 d组),每组6只;设置自身对照,对照组取对侧未加力侧,分别在安装正畸加力装置加力后1d、7d、14d和28d处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根吸收情况,分析牙根吸收率,测量牙移动距离。结果①第1天和第7天,青春期组和成年期组牙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青春期组的牙移动距离大于成年期组(0.71±0.09) mm vs (0.39±0.23) mm;第28天,青春期组的牙移动距离大于成年期组(1.87±0.41) mm vs (1.06±0.1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1~28 d均未见明显牙移动距离。②第1天吸收点数及百分比青春期组、成年组、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青春期组吸收点比成年组少(5.17±0.75) vs (7.17±0.75);第14天,青春期组吸收点比成年组少(2.17±0.75) vs (4.0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和成年期大鼠均可通过正畸治疗完成牙移动,年龄因素对正畸牙根吸收有一定影响,成年期大鼠的牙根吸收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安氏Ⅱ2类错家庭聚集性分析研究以及安氏Ⅱ2类错遗传度估算,探讨遗传因素在安氏Ⅱ2类错致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的方法,对126例安氏Ⅱ2类错先证家系及150例对照家系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一级亲属患病率。结果先证组一级亲属总的患病率为25.37%,明显高于对照组一级亲属总患病率(6.60%),患病病例分布的理论频数与实际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亲属遗传度估算值为92.26%。结论安氏Ⅱ2类错的发生具有家庭聚集性,遗传因素在该病致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开放式与闭合式牵引矫治上颌阻生尖牙,应用锥形束CT研究两种方法矫治前后边缘骨以及根尖部牙槽骨的变化量,为临床选择治疗上颌阻生尖牙的开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9例上颌阻生尖牙患者,以采用开放式开窗的18例患者共18颗上颌阻生尖牙为开放组,另11例患者共14颗上颌阻生尖牙采用闭合式开窗为闭合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牵引治疗,对牵引前后上颌阻生尖牙的边缘牙槽骨以及根尖部牙槽骨变化进行锥形束CT(CBCT)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开放式牵引组唇、腭侧牙槽骨高度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闭合式牵引组唇、腭侧牙槽骨高度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开放式牵引组根尖部唇侧牙槽骨厚度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开放式牵引组根尖部腭侧牙槽骨厚度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闭合式牵引组根尖部唇、腭侧牙槽骨厚度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上颌阻生尖牙采用闭合式牵引后边缘骨以及根尖部牙槽骨的吸收量小于开放式牵引组.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由Steinman和Cohn[1]于1973年首次在小鼠脾淋巴结中分离出来,因在体内成熟时细胞表面伸出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是目前已知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2],能够激活初始T细胞.有研究表明DC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3],在移植免疫中起着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