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血浆内皮素(ET)含量,探讨了ET含量与肝癌病情关系。结果表明:(1)ET在PHC病人组明显高于肝硬化(LC)组和对照组(NC);(2)ET与AFP含量呈正相关;(3)ET在肿瘤直径大于5cm单发组,明显高于直径小于5cm单发组;(4)肝内转移组,又明显高于无肝内转移组。提示ET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血浆中sFasL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的分析,探讨黄芪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方法测定65例治疗前后的SLE患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sFasL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状态。65例患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5例患用黄芪加强的松治疗,另一组30例患单纯用强的松治疗,结果:与正常人比较,SLE患血浆中可溶性Fas配体(sFasL)水平明显升高;CD3^ 、CD4^ 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下降,CD8^ 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升高,CD4^ /CD8^ 的比例小于1(P<0.01),与单纯激素治疗组对比,35例黄芪治疗后患血浆中sFasL水平降低(P<0.05);CD4^ /CD8^ 的比例升高(P<0.01)。结论:提高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调整细胞状态是黄芪改善SLE患体免疫功能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塞病(BD)血小板活化功能。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动期BD患者与正常人血浆P选择素(CD62P)的表达,同时以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与魏氏法测定血沉(ES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CD62P表达量明显增高,活动期BD患者组CD62P的表达量与ESR、CRP成直线正相关。结论BD患者存在CD62P的高度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云克(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56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其中云克治疗组(治疗组)28例,用云克、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治疗;非云克治疗组(对照组)28例,用万络、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疗程4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炎性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82.1%.经Ridit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降低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的副作用相似,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两组副作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联合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起作用早、副作用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SLE患者血清中IL-18和sFas及sFasL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了解不同疾病时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 - 18(IL - 18)和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Fas配体 (sFasL)的变化 ,探讨本病中IL - 18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法 ,将 5 8例SLE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 ;应用ELISA方法测定 5 8例SLE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血清IL - 18和sFas及sFasL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IL - 18和s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在疾病活动度轻、中、重三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SLE患者血清中sFas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1) ,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患者血清IL - 18水平的增高与sFas增高呈正相关 (γ =0 4 96 ,P <0 0 1) ,与sFasL无明显相关 (γ =0 12 6 ,P >0 5 )。结论 SLE患者血清IL - 18的增高可引起sFas和sFasL增高 ,二者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转移生长因子 β(TGF β)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变化。方法 根据SLEDAI评分法 ,将 38例SLE患者分为疾病活动度轻、中、重度三组 ;应用ELISA方法测定 38例SLE患者及 3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TGF β及IL 10水平。 结果 SLE患者血清TGF 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0 .0 5 ) ,但在疾病活动度轻、中、重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SLE组血清IL 10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并且与疾病活动度指数成明显正相关 (r =0 .496 ,P <0 .0 1)。结论 临床上联合检测SLE患者血清TGF β和IL 10水平 ,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病情的评估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74例SLE患者和51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IL‐37水平,比较SLE患者和对照组IL‐37水平,分析SLE患者IL‐37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α干扰素(INF‐α)水平、补体C3、补体C4、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的相关关系,检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14例SLE患者血清IL‐3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血清IL‐37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IL‐37、IL‐6及INF‐α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C3、C4、SLEDAI无显著相关;14例SLE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IL‐37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SLE患者血清IL‐37水平高于健康人;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SLE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8.
SLE患者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和D-二聚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理至今未明,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性改变。自从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被发现以来,人们已认识到AECA可能是血管炎的病因之一。本文能过检测48例SLE患者血清中的AEC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同时检测该批病人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并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男性,48岁,2004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腋下、腹股沟肿物并逐渐增大,无疼痛、发热等.4月行颈部、左腋下淋巴结活检术,病理报告:镜下见淋巴窦扩大,组织细胞增生,可见吞噬淋巴细胞现象,符合特发性窦组织细胞增生性巨大淋巴结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活动期和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 TNF- R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 TNF- R )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变化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 EL ISA方法测定 46例 SL E患者及 30例正常人对照血清中 TNF-α和 s TNF- R 、s TNF- R 水平 ,及其与补体 C3 、抗双链 DNA抗体 (ds DNA)、抗核抗体 (ANA)及血沉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L E患者血清中 TNF-α、s TNF- R 和 s TNF- R 都显著升高 ,且活动期升高更为显著 (P<0 .0 1)。活动期患者 s TNF- R 和 s TNF- R 的变化与补体 C3 、ds DNA、ANA及血沉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P<0 .0 1) ,但与 TNF-α水平无相关性(P>0 .0 5 )。 结论  TNF-α在 SL E的免疫损伤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而 s TNF- R 和 s TNF- R 在疾病中具有免疫调控作用 ,并可作为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