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究POU3同源盒基因3(POU3F3)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PANTR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 临床收集48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将MCF-7细胞分为空白组和过表达组,并用分别介导pGEX-Blank 2μg及pGEX-PANTR1载体2μg进行转染.将...  相似文献   
2.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多数GIST发病机制是c-Kit基因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表达Kit蛋白并持续激活其下游信号通路使肿瘤细胞持续增殖。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在GIST中的应用使得靶向治疗成为手术治疗以外最为重要的治疗方式,已深刻影响了GIST的治疗模式。Foxp3~+Treg是体内重要的调节性T细胞,通过抑制CTL、NK细胞等肿瘤抑制细胞的功能,负向调节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显示,伊马替尼不仅可通过靶向治疗机制,也可能通过抑制Foxp3~+Treg细胞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从免疫途径发挥治疗GIST的作用。笔者就伊马替尼对GIST患者外周血中Foxp3~+Treg细胞及其亚群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技术(UTMD)沉默T 淋巴细胞Itch 基因表达,观察转染T 细胞 对胃癌MFC 细胞的免疫杀伤效率。方法 免疫磁珠分离T 淋巴细胞,构建靶向Itch 基因的shRNA 表达质 粒,超声微泡介导转染48 h 后,流式细胞仪分析T 细胞转染成功率,Western blot 测定T 细胞Itch 蛋白表达。转 染24 h 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 淋巴细胞活化早期标志CD69 表达。转染72 h 后,观察对比单纯T 淋巴细胞、 阴性对照T 淋巴细胞及转染T 淋巴细胞与小鼠胃癌MFC 细胞共培养时肿瘤杀伤率。结果 利用UTMD 技 术介导shRNA 转染效率达到51.9%,Itch 蛋白表达能被有效抑制。转染24 h 后,转染组T 淋巴细胞早期活化 标志CD69 表达较其他组更高。转染72 h 后,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在不同的效靶比水平(10 ∶ 1、 20 ∶ 1、40 ∶ 1),转染T 淋巴细胞杀瘤活性均增强。结论 利用UTMD 技术介导shRNA 转染能有效沉默 Itch 基因表达,促进T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增强T 淋巴细胞对胃癌MFC 细胞的免疫杀伤效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脾曲癌的短期与长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20年6月于笔者医院行胃肠外科手术的结肠脾曲癌患者108例,行腹腔镜手术48例纳入腔镜组,开腹手术60例纳入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长(P=0.015)、术中出血量少(P=0.007)、术后住院时间短(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R0切除率、淋巴结个数、排气及进食时间、尿管及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生存率(P=0.982)和无瘤生存率(P=0.8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低分化或未分化、T4分期、N1或N2分期、脉管或神经受侵犯是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结肠脾曲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可取得更佳的短期疗效和相似的长期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开腹 TmE 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81例行2种不同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 ﹤0.05);但前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患者(P ﹤0.05);2组患者在切除淋巴数、保肛率以及环切缘受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 ﹤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彭莉晴  李明星  邹庆伟 《西南军医》2010,12(6):1061-1063
目的 探讨在三维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对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的临床资料,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以及术前、术后两周的肝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共行36次PTCD,其中1例首次穿刺失败,首次穿刺成功率97.22%(35/36) 置管成功率100% 术后2周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表现为黄疸减轻,皮肤瘙瘁缓解,情绪好转,食欲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103.4~621.7μmol/L降至术后两周的22.6-201.2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三维超声下导向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邹庆伟  蒲艳  蒲敏 《医疗保健器具》2014,(2):152-153,156
目的 与传统根治术相对比,分析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至2009年10月本院收诊的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胃小弯全切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化疗.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比较两组间淋巴结清除情况差异;统计两组间1、2、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统计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淋巴结清除数和平均每例清除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67%、70%和60.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62.50%和54.17%;观察组复发率为19.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83% (P <0.05).观察组营养吸收障碍的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淋巴清除效果好,生存率高,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优于传统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患者血SOD、NO及LPO水平变化情况,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和相关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9例为研究组,入院治疗时间为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29例为健康对照组。通过观察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的SOD、NO、LPO指标水平来总结其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1健康对照组与研究组实施治疗前血SOD、NO及LPO水平比较,研究组的血SOD、NO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研究组的LP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7.3499,P=0.0000;t=12.6541,P=0.0000;t=32.074,P=0.0000);2健康对照组与研究组实施治疗后8周的血SOD、NO及L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降低,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显著升高,随着治疗进程的不断进展,SOD、NO水平逐渐升高,LPO水平显著降低。SOD、NO及LPO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治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临床有效治疗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可靠手术方法 ,从而为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共计136例。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了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患者68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实施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手术治疗方法的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在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等三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的优于开腹手术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在总并发症发生率上,组间比较,腹腔镜手术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开腹手术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且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4.7813,P=0.0288)。结论在临床针对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针对局部进展期结肠癌实施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