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小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16例接受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各8例,分别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普通治疗,应用全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及配套的Polygram98软件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小肠动力波形的变化。结果: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所有患者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均消失,术后第一个MMC出现的时间均少于24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早期MMC的表现与正常MMC有明显不同:缺乏MMCⅡ相,仅由Ⅰ相和Ⅲ相构成;72h内MMC的周期变异逐步趋于一致。观察期内偶见逆向传导的MMC。肠内营养组的MMCⅢ相持续时间、曲线下面积、传导速度、动力指数、平均振幅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加速MMC的传导,改善MMC的收缩活动,对小肠动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化钴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CX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均15只。模型组及实验组,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在造模前2天与前1天,实验组腹腔注射氯化钴30 mg·kg^(-1)。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SDF-1、CXCR4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并计算2 d后脑组织缺血坏死面积。结果在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脑组织SDF-1、CXCR4蛋白表达极低)比较,实验组与模型组SDF-1、CXCR4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提示氯化钴可上调SDF-1、CXCR4的表达;2 d后,实验组的脑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9.31±0.79)%vs(18.99±1.13)%,P<0.05];实验组脑组织梗死灶面积也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氯化钴可上调SDF-1、CXCR4蛋白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率,缩小脑细胞缺血坏死灶面积,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是外科手术,尤其是腹部外科术后诸多恢复环节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中医药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从中医药内治和外治两大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能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使得中医中药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炎性细胞因子作为预测和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 2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肠梗阻组)和10例腹部手术后正常恢复患者(对照组),于术后1、5d检测腹腔引流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肠梗阻组术后1、5d腹腔引流液中IL-6、IL-8、IL-10、TNF-α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并随治疗呈持续性下降态势(P< 0.05);肠梗阻组术后1、5d腹腔引流液中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较血清中变化敏感,出现较早且幅度较大(P<0.05).结论 腹腔引流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是反映腹腔内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有助于发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京津三家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术后患者液体治疗现状. 方法 回顾性调查接受普外科手术的住院且术后禁食3 d以上的患者600例,不限年龄和性别、所患疾病种类和接受的手术类型.统计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术后3 d液体治疗内容和部分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输液反应等). 结果 588例有效病例术后每天平均补液总量为(3030±638)ml;平均每天给予葡萄糖(142±67)g、氯化钾(59.9±23.9)mmol、氯化钠(179.5±66.7)mmol;85.2%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比为28:1;术前体质指数(BMI)≥18.5 kg/m2的患者有549例,其中接受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共有470例(85.6%);BMI<18.5 kg/m2共39例,给予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27例(69.2%).均未给予肠内营养.术后3 d液体治疗中未给予氯化钾36例次. 结论 京津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术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的比例均过高;即用型复合糖电解质制剂可减少差错和有益于大多数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 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是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传染病 ,在全球有着病例的发生和蔓延。目前关于SARS的各项研究进展都非常迅速 ,为了总结经验 ,现将2003年6月2日以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希望对医学工作者有所裨益。1病原体研究《科学》杂志报道SARS的“元凶”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1]。中国科学家发现人与果子狸身上的SARS病毒高度同源 ,但部分专家对此态度审慎 ,认为病毒的最初来源和传播途径有待进一步追查和研究[2]。该病毒喜燥而恶湿 ,在干燥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较长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方剂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有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救脑病科收治的60例TIA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依据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流动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及肠内+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1周、第2周的临床效果和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肠内与肠外途经均能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获得营养支持,PN+EN组第1、2周时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TPN组(P<0.05),且PN+EN组2周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预后亦优于TPN组。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流动期联合进行EN+PN联合应用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患者预后的改善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低顺应性水灌注式测压系统,以静止测压法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测定20例患者和15例健康人的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量及直肠顺应性。结果:患者的直肠、肛门内外括约肌静息压力以及内括约肌主动收缩压、模拟排便时直肠收缩压、内外括约肌净减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肛门直肠屏障压高于对照组,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大耐受量及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便秘发病可能与直肠的低敏感及高耐受感觉有关,这种异常可能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射性肠炎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0月-2011年3月收治的25例放射性肠炎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入院后均实施肠梗阻导管肠道减压及积极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急症病情得到缓解后,经导管行选择性泛影葡胺小肠造影,显示梗阻部位的病理变化.全组24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术中显示放射性损伤以盆腔和回肠为著,器官之间和肠袢之间界限不清,甚至相互融合形似冰冻状;13例行病变肠袢切除肠吻合术,10例行回肠-结肠短路吻合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1例同时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1例行非手术治疗后梗阻解除.除1例肠切除患者术后因腹腔和肺部感染死亡外,全组96.0% (24/25)获得治愈.23例随访6~24个月,远期有效率为95.7%( 22/23).结论:放射性肠炎并发急性肠梗阻采用恰当的非手术治疗可将急症手术转变为限期或择期手术,病变肠袢切除或肠短路吻合术联合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