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从毒论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外感热病“五定”辨证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产生及其特点,回顾了近年来对统一外感热病辨证的各种设想,认识到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分别为伤寒和温病而设,不能互相取代和概括。为此,提出“五定”辨证(即定病邪、病位、病性、病势、传变),作为统一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4.
温病三焦辨证源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三焦辨证为吴鞠通所创。吴氏以三焦为纲,将温病各种不同证候概括为上、中、下焦温病,对于温病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不揣浅陋,就三焦辨证源流诸问题,略陈管见,就正于贤达。一、三焦辨证的渊源“三焦”最早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篇》“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又“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布胃中,出于上焦之后……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相似文献   
5.
外感热病七定辨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中医界对寒温之争的看法渐趋一致。即制订新型的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结束历时数百年之久的寒温论战。笔者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冀抛砖引玉,就正于同道。一、关于统一寒温辨证的回顾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外感热病的诊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祖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自的实践基础和认识对象不同,故对外感热病(伤寒、温病)证候的概括自然有别。六经辨证主要为伤于寒邪的一  相似文献   
6.
温病邪毒病因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温病发生发展及其证候的相似性、清热解毒法用于温病卫气营血分证的有效性和广泛性,提出温病邪毒病因说。认为邪是温病的特殊致病因素,毒是温病共同致病因素,是对温病病因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并对邪毒的关系、分类以及毒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8.
“在卫汗之可也”出自叶天士《外感温热论》,历来被认为是温病卫分证的治法。笔者认为此不是治法,而是治疗卫分证的准则,并且不仅仅局限于卫分,适用于卫气营血四大证。本文就此问题试作初步探讨,谬误难免,敬请指正。一、“汗之”的含义叶氏根据温病卫分证证候性质和特点,提出“在卫汗之可也”之说。王孟英解释说:“邪在卫分,汗之宜辛凉轻解。”从字面上来看,“汗之”是使之汗出的意思。即以辛凉轻清宣透之法,清热解郁,调和营卫,疏散气机,自然微微汗出,邪热从汗而解。可见,  相似文献   
9.
温病汗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汗解,不论是在卫气阶段,还是在营血阶段均可得汗而解。汗解不是治法,而是治疗要达到的目的,是逐邪外出的主要途径和温病趋愈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对温病学的卓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瑭,字鞠通(公元1736~1820年),江苏淮阴人。为晚清著名的温病学家。他所撰写的《温病条辨》一书,将温病学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前贤誉《温病条辨》为“治温之津梁”。吴鞠通过对温病学的卓越贡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三焦辨证吴氏根据《内经》三焦部位划分的理论,在《伤寒论》六经分证的启迪下,引伸叶天士“温热时邪当分三焦投药”之意,在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温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