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症状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新生儿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皮肤、巩膜黄染等,严重者可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1]。早期预防和治疗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提高其存活质量的关键。本研究探讨了应用清洁灌肠法对于预防及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儿科及产科86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根据脐血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预测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价值,并探讨茵栀黄口服液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204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2例,抽取脐静脉血检测脐血γ-GT活性及总胆红素浓度。A组新生儿动态监测血清γ-GT活性及总胆红素浓度,在新生儿出生后7 d检测;将B组中脐血γ-GT测定值≥50 IU/L的71例分为研究组36例,对照组35例,研究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干预,对照组不给予干预,在生后7 d再次采集股静脉血检测血清γ-GT活性及总胆红素浓度。结果 A组中脐血γ-GT检测值≤50 IU/L,脐血总胆红素浓度≤30μmol/L时,新生儿发生黄疸的概率最低,为12.5%,且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随着脐血γ-GT活性、总胆红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B组102例生后7 d检测时,研究组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血γ-GT活性与胆红素浓度指标可帮助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出现的可能性,对阳性预测的患儿采用中药茵栀黄口服液干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302例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检测,并分别在生后24 h、48 h及72 h给予脐血总胆红素浓度 >50.1μmol/L或脐血总胆汁酸测量值 >11.295μmol/L的新生儿进行提早干预治疗。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为23.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44%(P<0.01)。生后24 h干预组和生后48 h干预组及72 h干预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总胆红素浓度>50.1μmol/L或脐血总胆汁酸测量值 >11.295μmol/L的新生儿于生后进行干预治疗能有效预防病理性黄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最多见,另外皮疹8例,眼睑水肿1例,白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在第2周升高明显,肝功能损害11例,心肌酶学改变3例,尿常规异常7例。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复杂多变,部分病例不典型,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因腹胀腹痛乏力1 mo入院.B超示腹部大量游离液体.肠镜见末端回肠大小不等的5个阿弗他溃疡,渍疡之间黏膜正常.病理见黏膜及黏膜下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诊断为"克罗恩病".予以奥沙拉嗪口服,后患者腹痛、腹胀减轻,腹水消退.1 mo后复查B超示腹水消失,肠镜仅见末端回肠一小溃疡,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抗肿瘤坏死因子-α(anti-TNF-α)是新型的能够有效治疗难治性炎症性肠病(IBD)的药物,但也有许多不良反应,需要小心监控治疗。其中英夫利昔单抗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对其治疗IBD的潜在风险进行综述,包括输液反应、恶性肿瘤、结核、感染、红斑狼疮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