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武军  邰飞  邵燕丽  程艳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9):990+1020-990,插Ⅱ
目的 探讨如何消除试剂携带污染对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的干扰.方法 分别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肌酐(Cr)、三酰甘油(TG)等26个项目对TBA结果的影响及持续时间.结果 HDL-C、TC、Cr和TG试剂对TBA测定存在明显的正干扰,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
3种白细胞介素与结核病免疫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和IL-10 在结核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设计新的疫苗和开展辅助性免疫疗法提供依据.方法 用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及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39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和血清中的IL-12、IL-18、IL-10水平.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并对治疗好转过程中的10例继发型肺结核和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这3种细胞因子在胸水中的变化进行观测.结果 除IL-18外,其他两种细胞因子在胸水中与血清中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只有IL-12与IL-10之间有相关关系.治疗好转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有IL-12、IL-18水平增高和IL-10水平降低.结论 IL-18用作疫苗佐剂可能优于IL-12,这3种细胞因子均可用于开展免疫疗法,但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IL-12、IL-18、TNF-α的水平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曼  邵燕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693-3695
目的:探讨三种与结核病(TB)保护性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结核病(TB)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设计新的疫苗和开展辅助性免疫疗法提供依据。方法:检测39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胸水中和血清中IL-12、IL-18、TNF-α的水平;并对治疗好转过程中10例Ⅲ型病人和5例Ⅳ型病人这些细胞因子在胸水中的变化进行观测。结果:除IL-18外,其他两种细胞因子胸水中与血清中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IL-12与TNF-α之间有相关关系。治疗好转过程中,Ⅲ型病人绝大多数见IL-12、IL-18水平增高。结论:IL-18用于疫苗佐剂应该优于IL-12;复治组病人IL-12与TNF-α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开展免疫疗法时可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白血病并发假性高血钾症现象,临床上偶有报道[1-2]。现发现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血清钾浓度异常增高,但临床上无高血钾的症状及体征,心电图检查也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人肿瘤坏死因子与细胞凋亡在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结核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影响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估计世界人口中1/3受到结核分支杆菌(Mtb)的感染。结核分支杆菌的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肺,是肺结核的病原。由于结核杆菌耐药株的出现和扩散,结核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7.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两种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结核性胸腔积液中两种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0(IL-10)在结核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发展免疫疗法提供依据。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39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初治组29例,复治组10例;Ⅱ型结核病1例,Ⅲ型28例,Ⅳ型10例)胸水中和血清中TGF-β1、IL-10水平。对每种细胞因子胸水中和血清中含量及两组胸水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治疗过程中10例Ⅲ型病人和5例Ⅳ型病人X线片示进展期到好转期这些细胞因子在胸水中的变化进行观测。结果除复治组胸水、血清中TGF-β1含量无显著差异外,两种细胞因子胸水与血清中含量均有显著差异;两种细胞因子水平没有相关关系。治疗好转过程中,两种细胞因子的变化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结论TGF-β1和IL-10参与了抗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免疫过程;开展免疫治疗时应该综合考虑机体的免疫状态,某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对所有病人都有效,与体内细胞因子间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前,肺炎支原体(M P)感染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儿科患儿中,M P感染率达到30%以上,对肺炎支原体抗体(M P-Ab)的检测也进入多数医院检验科的日常工作。快速检测M P-Ab对早期诊断M P感染并进行对症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金标法快速检测的准确性,并与被动凝集法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情况下结核性胸腔积液中3种致炎细胞因子IL-12、IL-18、TNF-α和2种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的变化.方法:采用ABC-ELISA及双抗体夹心ELISA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除IL-18外,IL-12、TNF-α、IL-10胸水中含量都远远超过血清中的含量,TGF-β1血清中含量远远超过胸水中含量(P<0.05或P<0.01). 结论:IL-18可能用作加强疫苗保护性的一种辅助成分;证明细胞因子IL-12、TNF-α、TGF-β1、IL-10与结核病免疫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与原有的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患者上述3项指标在入院后2 h内、24 h、4 h后的阳性数,计算敏感性及特异性,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入院后2 h内即见HFAB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nI,且诊断符合率高达100%;2 h以后AMI患者100%检出H-FABP阳性,其敏感性远远高于cTnI(P<0.05)。结论早期诊断AMI,H-FABP价值高于cTnI,且现有快速检测试剂,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