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在T4期结直肠癌腹腔热灌注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完成的80例经腹腔镜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术中或术后早期热灌注治疗(HIPEC)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予以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则单纯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2组术后均给予奥沙利铂+希罗达(XELOX)方案化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的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细胞减灭满意度(CC)评级和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腹部感染和肠梗阻的发生率相似(P>0.05);2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年的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用于HIPEC治疗T4期结直肠癌安全可靠、可行,且对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2.
2002~2005年,我们根据2001年日本学者采用高枕经皮层入路成功清除脑室内出血(IVH)2例的报道,对所收治的5例IVH脑室铸型患者,采用高枕小骨窗经皮层入路,直视下清除血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真  鹿振辉  邱磊  方庆亮  黄星  王蕾 《新中医》2023,55(15):28-3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 1989 年 1 月— 2021 年 12 月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 统(CBM)、PubMed 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 RILI 的临床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处方 248 首,涉及中药 233 味。临床常见证型有气阴两虚证、热 毒炽盛证、痰瘀互结证等。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麦冬、甘草、生地黄、苦杏仁等;治疗药物以补气、补阴、 清热药为主;主要归经有肺经、肝经、胃经,以苦、甘、辛味药多见,药性以寒性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 用药物组合有麦冬-生地黄、甘草-苦杏仁、麦冬-北沙参、玄参-生地黄-麦冬、麦冬-桔梗-甘草等;聚类分析 得到核心处方有桔梗-百合-生地黄-玄参-白芍-川贝母-牡丹皮、丹参-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瓜蒌、党参-白 术-茯苓-黄芪等。结论:中医药治疗 RILI 多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则,注重护阴扶正,临床 常采用参苓白术散、沙参麦冬汤等类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杨修伟,邱磊,王刚,陆峰,苗永昌,汪溪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micro RNA-375(mi R-375)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杀伤人口腔鳞癌细胞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将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用mi R-375模拟物转染后用TNF-α治疗,采用MTT法检测治疗后Cal27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al27细胞治疗后的凋亡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al27细胞内DNA的含量,测定凋亡特征性sub G1期的细胞比值;定量PCR法检测治疗后Cal27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Bcl-xl、c IAP2、c FLIPL的表达。结果 mi R-375+TNF-α组对Cal2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37.8±5.2)%,凋亡率为(20.5±3.8)%,TNF-α组分别为(6.2±2.7)%、(1.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 R-375+TNF-α组,Cal27细胞的c IAP2、c FLIPL表达较TNF-α组显著下降(2.15±0.16比6.87±0.42、1.54±0.10比3.98±0.25)(P0.05),Bcl-2,Bcl-xl表达不变。结论 mi R-375降低c IAP2、c FLIPL的表达,提高人口腔鳞癌Cal27细胞对TNF-α的敏感性,提高凋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PH治疗内痔发生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指导术中、术后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其发生。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38例内痔患者采用PPH术后大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及混合痔分度进行1:2匹配,选取同期76例PPH术后无大出血病例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PPH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切除痔上黏膜完整性(P=0.047)、切除痔上黏膜厚度(P=0.005)、吻合口距齿线的距离(P=0.034)、吻合口缝扎止血(P=0.034)、术后便秘(P=0.002)与PPH术后大出血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距齿线的距离、吻合口缝扎止血处数及术后便秘是PPH术后大出血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PH术后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距齿线的距离、吻合口缝扎止血处数及术后便秘。荷包缝合仍是PPH术的核心技术,术中注重荷包缝合的质量和术后加强通便是消除PPH术后大出血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再评价研究。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万方、CNKI和VIP数据库,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8月。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初步筛选出30篇文献,排除重复发表的15篇文献和非耐多药肺结核的10篇文献,最终纳入5篇文献进行研究。采用AMSTAR量表和GRADE分级评价系统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获得8个结局指标,分别为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改善率、治愈率、复发率、治疗有效率。纳入文献均采用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比较。AMSTAR量表评分显示,3篇分值为6分,属于中等质量;1篇分值为7分,1篇分值为9分,属于高质量。GRADE分级显示,5篇文献的8个结局指标中有1篇痰菌阴转率结局指标证据质量为极低级,其余17个指标为中级(3个)或低级(14个)。5篇文献描述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提高强化期和巩固期的痰菌阴转率及肺部病灶吸收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率相对较低。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其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为中高级,但结论的证据强度较低,需加强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羌竹清感方治疗流行性感冒卫气同病证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3月选择230例流感卫气同病证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116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和奥司他韦(疗程5~7 d),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羌竹清感方(疗程为7 d);以第7天临床症状恢复率、流感主要症状恢复时间、单项流感症状恢复时间、退热时间和第7天病毒核酸/抗原转阴率为主要疗效指标,同步监测安全性指标。结果:中药组的流感主要症状第7天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112/116)vs 85.1%(97/114),P<0.01];中药组的流感主要症状中位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5.0 d vs 6.0 d,P<0.01);中药组的中位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2.0 h vs 27.0 h,P<0.05)。中药组的第7天病毒核酸/抗原转阴率与对照组相仿。两组间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12/116)vs 8.77%(10/114)]。结论:羌竹清感方有助于改善流感卫气同病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缩短退热时间,且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后预防性置管引流的指征及位置。方法:将146例LA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性置管引流组(n=71,对照组)与未预防性置管引流组(n=75,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腹腔残余感染率、术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将预防性置管引流组患者随机分为经右中腹切口髂窝引流组(n=39,A组)与经左下腹切口盆腔引流组(n=32,B组),对比两组引流切口感染率、术后24h疼痛评分、总引流量及腹腔残余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BC恢复正常时间、腹腔残余感染率、术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切1:7感染率、引流切口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总引流量明显多于A组(P〈0.05);A、B两组腹腔残余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甚至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术中阑尾根部处理满意,腹腔冲洗干净彻底,不主张常规放置引流。如果放置引流,建议引流管经左下腹部切口放置于盆腔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