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目的 探究腔内激光治疗(EVLT)与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1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VLT组(n=39,采用EVLT治疗)与改良组(n=41,采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 d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静脉曲张严重程度[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VLT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改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改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 d,EVLT组患者的Cor、CRP水平均低于改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EVLT组患者的VAS评分、VCSS均低于改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至出院期间,两组患者发热、静脉...  相似文献   
3.
例1 女性,16岁.因左侧上下肢乏力1个月,于2002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左侧上下肢乏力,偶有言语欠流利,未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4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4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试验组,同期收集的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上的差异。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小,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脂,临床特点为发病突然、前驱症状少,容易救治、预后良好,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特点进行救治。青年应该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预防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腘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 经造影或彩超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A组(32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B组(30例)经患肢小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从治疗后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度、治疗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A组大腿消肿率为(88±13)%,B组为(85±22)%,A组小腿消肿率(82± 16)%,B组为(84±15)%;A组静脉通畅度(84.55±2.34)%,B组(84.52±3.2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尿激酶使用量少,疗程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经腘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形成优于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溶栓,其具有疗程短、尿激酶使用量少、并发症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13-10—2014-10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使用他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使用丁苯酞治疗。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MoCA评分,记录不良反应,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ADL评分及MoCA评分[(7.25±3.18)、(86.13±9.37)及(23.52±4.1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