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甲氨苯脒(Amidankel)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广谱抗蠕虫新药。1979年国外报导,该药对钩虫、蛔虫、丝虫、蛲虫等均属有效。本所于1980年与四川医学院药学系首次引进合成以来,经动物及临床实验治疗证明,该药对巴西园线虫犬钩虫和蛔虫均有明显有疗效,对人体两种钩虫的疗效优于噻嘧淀。药理毒理实验证明,该药毒性低,不引起动物重要器官组织损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常用实验动物的品质,我们对成都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繁殖用鼠单位,就大、小鼠的寄生虫自然感染率、感染虫种、易感鼠龄和寄生部位以及不同品系小鼠对寄生虫的感染差异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常用动物寄生虫的检测方法作了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日本血吸虫成虫的酚酶是否以同工酶的形式存在,利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分离日本血吸虫雌、雄虫及雌雄合抱虫的酚酶同工酶。发现有一组酚酶同工酶,对Dopa、邻苯二酚及对甲酚等底物均呈阳性反应,其中以Dopa作废物时所出现的呈色反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观察了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统的影响。一、对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的影响:小鼠分别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40、60条,于感染后第6周,按40mg/kg ip戊巴比妥钠,测定催眠时间。结果表明血吸虫感染一定时间后,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时被明显延长,并随感染度的增加延长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分布在我国的台湾省和大陆,60年代以来经各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台湾和大陆两地日本血吸虫肯定有地域株的区别,但大陆日本血吸虫是否再有地域株之分,尚不能肯定。鉴于中国幅员广大,各流行地区血吸虫有无种以下生物特异性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就不同水系分布和专区划分,选用四川的天全、肩山、西昌、德阳四地区血吸虫株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硝硫氰胺在动物体内杀灭日本血吸虫的全过程,我们较系统地观察了药物对小白鼠及家兔血吸虫病的治疗作用、肝移作用和杀虫作用,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7.
寄生于人体的三种血吸虫的种问差异早为人们所熟知,但同一虫体不同地域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研究不多。本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抗血吸虫药物对五个不同地区的日本血吸虫进行实验治疗,证明不同地域株血吸虫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无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表明同一虫种的不同地域株不是造成药物疗效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硝硫氰胺与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的杀虫效果均十分显著,但硝硫氰胺对肝脏及神经精神方面有一定毒性,吡喹酮则在大剂量时也可引起心律失常。若减少两药用量进行合并治疗,或可达到减轻毒性、提高疗效、降低成本的目的。为此,本实验比较了硝硫氰胺合并吡喹酮对动物血吸虫病的预防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沙门氏菌诱变性试验(Ames试验),对本所研制的抗蠕虫新药AH-85012进行了致突变作用的研究,实验证明该化合物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甲胺苯脒每天60、30、15mg/kg×10(总量相当于临床给药量的60、30及15倍)3个剂量,分别于小鼠妊娠d_6~15每天灌喂1次。另设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敌枯双每天20mg/kg×10)。于妊娠d_18解剖检查胎仔。结果,甲胺苯脒无论对孕鼠体重、胚胎存活、胚胎发育或胎仔外观、骨骼及内脏等方面,与阴性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