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乡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辽宁省乡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情况,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辽宁省6个示范县的2682名乡村医生进行工作满意度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乡村医生总体工作满意率为64.62%,在收入状况(24.98%)、工作量(39.34%)、个人发展(47.05%)和社会地位(50.34%)几个方面的满意度较差。农合定点(OR=2.19)、私人主办(OR=1.29)、年轻、学历高(OR=1.58)及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OR=2.52)的乡村医生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应重视影响乡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辖区居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白细胞计数水平及其与短期预后不良的关系,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1日—2015年8月3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丹东市第一医院、辽阳县医院和大洼县医院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1 5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析其白细胞计数水平及其与短期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的1 5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 RS)得分为(1.47±1.79)分;其中,无残疾组患者1 219例(76.6%),残疾组患者284例(17.9%),死亡患者88例(5.5%);共372例患者(23.4%)为短期预后不良。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和胱抑素C水平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6.50×10~9/L^8.09×10~9/L和≥8.10×10~9/L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分别为白细胞计数<5.30×10~9/L患者的2.382倍(OR=2.382,95%CI=1.445~3.925)和2.531倍(OR=2.531,95%CI=1.574~4.069)。结论白细胞计数水平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辽宁省乡村医生高血压治疗评估的能力,为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9—11月对6个示范市(县)626个村的乡村医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每位医生对本村接受高血压管理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估,计算每项问题的评估正确率及总及格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答率为79.87%,共有乡村医生500人。在血压是否达标、血压未达标者血压分级、目前用药是否正确、是否联合用药或者服用复方降压药、用药剂量是否正确、用药频次是否正确、是否规律服药方面乡村医生的评估正确率分别为:84.80%(424/500)、83.00%(415/500)、40.40%(202/500)、54.80%(274/500)、48.80%(244/500)、38.40%(192/500)、53.60%(268/500),总及格率为65.80%(329/500)。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行医方式为中西医结合、对"适宜技术推广"不知晓的乡村医生总及格率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有四个因素纳入方程:中专或高中学历、中西医结合行医方式、女性和不知晓"适宜技术推广"。结论乡村医生高血压治疗评估能力较差,应针对重点问题、重点人群加强对乡村医生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辽宁农村地区脑卒中患者残障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脑卒中后减少残障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农村地区随机选取四个县19个村庄,对年龄 ≥ 40岁的73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残障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调查,mRS评分3分及以上定义为残障。  结果  辽宁省农村40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残障率为13.41 %,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分别为11.96 % 和21.86 %。男性缺血性卒中残障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缺血性卒中mRS平均分高于女性。老龄化和性别是卒中后残障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 1.90,95 % CI = 1.18~3.05)、家庭年均总收入高(OR = 0.39,95 % CI = 0.18~0.83)、超重或肥胖(OR = 0.47,95 % CI = 0.30~0.73)、吸烟(OR = 0.44,95 % CI = 0.24~0.80)是患脑卒中残障的影响因素。  结论  辽宁省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后残障率高,亟待早期发现并控制相关不良影响因素,采取有效且针对性强的措施,以减少卒中后残障发生概率,综合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复发、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现状,开展综合防控,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目的 了解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现状,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2018年,通过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6个县区28个行政村/社区≥40岁的9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率分别为29.5%(289/980)、63.3%(183/289)、56.4%(163/289)和47.2%(77/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居住地为城市〔OR=1.818,95%CI(1.317,2.508),P<0.001〕、有糖尿病家族史〔OR=2.790,95%CI(1.922,4.050),P<0.001〕、高血压〔OR=1.813,95%CI(1.160,2.834),P=0.009〕、高三酰甘油〔OR=2.312,95%CI(1...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辽宁省部分农村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使用结构情况,探寻血压低控制率与降压药物使用的关系.方法 2008-09-11在辽宁省3县对高血压用药患者11 665例进行降压药物情况的问卷调查,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进行血压测量及分级.结果 用药高血压患者11 665例控制率为3.83%,以单一使用...  相似文献   
7.
那军  邢立莹  杨晓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105-3108,3126
目的分析职业风险、工作压力和组织公平感对医生工作倦怠的影响,为预防医生工作倦怠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工作倦怠问卷(MBI-GS)、组织公平感量表和自编职业风险和压力问卷,对辽宁省城乡6市(县)78所公立医疗机构的1734名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医生的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成就感三个维度评分分别为2.24±1.38、1.27±1.30、3.90±1.43,职业风险、工作压力和组织公平共可以解释医生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成就感三个维度的31.09%、20.22%和5.65%的方差变异,其中社会和舆论导向的偏见、工作量/劳动强度、家庭与工作需要冲突对医生工作倦怠影响较大。程序公平、分配公平和领导公平对医生工作倦怠影响显著。结论职业风险、工作压力和组织公平是影响医生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需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调整医生工作负荷,改善从业环境,提高组织公平性,来降低医生工作倦怠,促进医疗服务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穴位感受针刺物理刺激,并将信息转换、传递到靶器官的过程是复杂的,无疑与许多信息载体密切相关。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经一系列调控形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基质的膜性囊泡,笔者认为,外泌体及其运载物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细胞间相互通讯的重要载体,可能在针刺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穴区外泌体是针刺物理信息向化学信息转换的重要交互形式,循环外泌体是针刺发挥网络调节作用的重要运载方式,外泌体结构及运载的信息分子是针刺靶向趋病效应的重要物质基础。前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可调节外泌体释放且与针效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提出外泌体可能在针刺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针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和控制现状,探讨该人群血压水平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5县≥35岁农村居民共5 122人进行高血压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服药控制率分别为34.6%,36.68%,21.78%,3.05%和13.99%;高血压患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明显上升(P0.01);不同年龄组知晓率和治疗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控制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辽宁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普遍高发,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和患者中2、3级血压比例高,控制水平低下,亟需提高综合干预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血脂水平及其出院后不良结局的关系,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5年1月1日-2015年8月3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丹东市第一医院、辽阳县医院和大洼县医院收集1 614例入院治疗、出院第一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分析其血脂水平及其与出院后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 1 6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高总胆固醇(TC)、高甘油三酯(TG)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率分别为37.7%、36.9%和31.0%,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率为19.0%;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得分为(1.46±1.79)分,出院不良结局比例为23.3%;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为1.00~1.39 mmol/L和LDL-C为2.95~3.53 mmol/L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短期不良结局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较高TG和LDL-C水平可以减少短期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