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合并门静脉血栓的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我院完成的161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不同级血栓手术情况和生存率.结果 161例患者之中共有15例患者合并有门静脉血栓,其中1级8例,2级4例,3级3例.脾切除史中发生P...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病人以高支链氨基酸为氮源的静脉营养支持效果.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进行1周肠外营养支持(PN)的病人20例,随机分为高支链氨基酸组和平衡氨基酸组,每组各1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状态指标.营养支持期间,每天测定氮,并计算累计氮平衡.结果:①两组病人体重、总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均恢复较好.②术后第8天高支链氨基酸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平衡氨基酸组(P<0.05).③术后第3天起,高支链氨基酸组氮平衡明显优于平衡氨基酸组(P<0.05).术后7d累计氮平衡高支链氨基酸组明显优于平衡氨基酸组(P<0.01).结论:①肝移植术后采用高支链氨基酸作为氮源的静脉营养支持安全、有效.②高支链氨基酸的节氮效果优于平衡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比较成人尸体全肝移植与活体部分供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Tac)的用量、血药浓度和代谢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9月行肝移植的85例受者Tac的用量以及血药浓度等临床资料.其中,进行活体部分肝移植的受者34例(A组),进行尸体全肝移植的受者51例(B组).结果 肝移植术后,在使用相同的Tac初始剂量下,A组达到治疗窗的时间明显少于B组,A、B组分别为(3.4±1.0)d和(4.5±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Tac的用量在术后28 d内明显低于B组,但两者差距逐步接近,在术后28 d以后趋于一致.比较术后第7、14、21和28 d时的用药量,A组分别为B组的72.74%、82.26%、83.92%和88.87%.在相关性分析中,A组移植物重量/受者体重(GR/WR)与其术后第7天所用Tac剂量(mg·kg-1·d-1)呈显著正相关(r=0.728,P<0.01);与全血Tac浓度/剂量(C/D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4,P<0.01).结论 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后,其早期Tac用量与植入供肝体积显著相关;成人活体右半供肝移植术后的早期用量约相当于尸体全肝移植术后的70%.随着植入供肝的不断再生,至术后28 d时Tac的用量可基本接近尸体全肝移植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应用不含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对受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95例首次接受成人肝移植,且术后规律随访超过6个月受者的临床资料,将受者分研究组(153例)和对照组(142例),研究组受者采用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 MMF)的免疫抑制方案,对照组受者采用Tac+ MMF+皮质激素方案.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第1、2、4、8、12、16、20和24周为观察时间点,检测两组受者的血糖水平变化,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及高血糖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受者性别、年龄、体重等基本资料,尤其是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和高血糖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术后早期血糖水平均显著升高,术后1周时达到峰值,并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各时间点研究组的受者李腹血糖水平及高血糖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术后4周以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高血糖者的比例分别为52.9%和76.8%(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高血糖的风险是研究组的2.94倍.随访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0% (13/153)和7.75%(11/1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者出现组织愈合延迟、感染及高脂血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结论 肝移植术后应用不含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是安全的,并可降低术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减少高血糖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胆道闭锁的效果,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间共有44例胆道闭锁患儿接受了活体肝移植,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12.1±9.0)个月,中位数为9个月(6~60个月);44名供者全部为患者直系亲属,年龄(32.7±8.0)岁,中位数为31岁(20~54岁).供、受者ABO血型相容,供肝均为供者肝脏的左外叶.对供、受者术前评估过程、手术方法、术后管理以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对全部供者进行系统随访,随访时间(17.5±13.3)个月,无供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所有供者均恢复健康.44例受者中,死亡9例,死因分别为门静脉栓塞3例、肝动脉栓塞1例、胆道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及肺部感染1例,其余35例健康存活.术后1年和2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1.2%和76.1%,无一例受者接受再次肝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有门静脉血栓、肝动脉血栓、胆汁漏及逆行性胆管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急性排斥反应等.结论 活体肝移植是治疗儿童胆道闭锁的有效方法,预后良好.完善缜密的术前评估,熟练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精心的术后管理是改善受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outcomes of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 for children with biliary atresia (BA) and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Methods Forty-four BA patients (26 boys and 18 girls) underwent LDLT between October 2006 and December 2010. Mean (SD) and median (range) age at operation was (12.1 ± 9.0) months and 9 (6-60) months,respectively. The 44 donors were lineal relatives to the consorted recipients. Their mean (SD) and median (range) age at operation was (32. 7 ± 8. 0) months and 31 (20~54) years, respectively. All donor graft types were the left lateral segments with compatible ABO blood groups. Clinical data,including pre-operative evaluations, surgical technique,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in all donors and recip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donors were followed up for (17. 5 ± 13. 3) months. No donor mortality was encountered, with a minimal morbidity and no long-term sequelae. Nine out of 44 recipients died. Three patients died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 one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HAT), two of biliary complications, on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one of abdominal bleeding and on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The overall 1-year and 2-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in recipients was 81. 2% and 76. 1 %, respectively. No re-transplantation was don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PVT, HAT, biliary leakage and refluxing cholangitis, pulmonary infections,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nd acute rejection. Conclusion LDLT has been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ediatric recipients with BA and provides favorable prognosis. To improve prognosis of recipients, the key points ar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s, surgical technique, and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6.
肝脏穿刺活检在诊断移植肝病理改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肝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变化与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间39例肝脏移植术后患者53例次诊断性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用HE染色方法显示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采用Banff国际排斥反应病理诊断标准及参照临床检查和治疗结果,53例次肝脏穿刺检查分别被诊断为急性排斥16例次、保存性灌注再损伤12例、胆道并发症9例次、药物性肝脏损伤11例次、慢性排斥3例次、急性肝坏死2例。结论保存性肝脏损伤时肝内的小灶性坏死、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及药物损伤所诱导的多形态肝细胞变性是区别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病理特征。早期胆道狭窄通常显示为小胆管的反应性增生和伴有轻度肝细胞损伤的微胆管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诊肝移植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降门脉压力效果和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本中心自2004年9月~2005年10月急诊肝移植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PVP)、脾脏斜径、门静脉(PV)血流速以及术后有无再次出血,评估降门脉压力效果。以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发生情况评估安全性。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失血量平均2 846 mL(1 200~4 800 mL)。所有病例移植肝开放后PVP明显降低(P<0.0001),脾脏斜径变化不明显(P>0.05),PV血流速改变与术前门静脉有无栓塞有关。术后1例出现上消化道再出血;4例出现肾功能衰竭继而肺部感染,其中1例抢救成功,3例(术前肝功能Child C级)均于术后2周内死亡。结论急诊肝移植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能有效降低门脉压力而控制出血,但对于肝功能Child C级同时有合并症的病例需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乙型肝炎再感染或复发后的处理措施及疗效。结果13例患者分别采取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或加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用量的方法,其中5例HBsAg经治疗后转阴,5例HBsAg明显下降,总有效率76.9%。结论肝移植术后HBIG、恩替卡韦、阿德福韦能不同程度控制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及门脉高压是都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对于肝功能正常或者肝硬化代偿的肝癌患者,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可是,门脉高压可能会诱发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腹腔或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术前精确评估门脉压力,对于保障手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肝硬化患者的门脉压力升高主要是由于肝内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至2006年10月本组76例肝细胞癌肝移植病例临床资料,其中11例为切除术后复发再移植(SLT组),65例直接肝移植(PLT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结果以评价复发性肝癌肝移植的手术安全性。比较两组远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SLT组手术耗时和术中输注血制品量高于PLT组(P〈0.05),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两组无差别。SLT组和PLT组1年和2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2%、72%和84%、80%。结论复发性肝癌可作为肝移植适应证,但须有严格的病例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