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单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动物模型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对HIBD的影响和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健康 7日龄Wistar大鼠 12 0只 ,建立HIBD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HIBD组、HIBD后 0 .2mg/kg人基因重组IGF 1干预组 (RH IGF 1组 )、0 .0 6 6mg/kg人基因重组IGF 1干预组 (SRH IGF 1组 )及盐水对照组 (对照组 )。各组按观察时段进一步分为 2 4、4 8、72h组 ,每组 8只。各组于规定时刻观测脑形态学改变、谷氨酸 (Glu)含量、凋亡细胞计数、Bcl 2蛋白表达。 结果  (1)HIBD 4 8h组Glu(116 2 .2± 10 8.1)mg/kg ,较假手术组(75 0 .9± 5 3.4 )mg/kg明显升高 (P <0 .0 5 ) ;HIBD组凋亡细胞计数 [2 4h :(7.6± 1.9) % ,4 8h(12 .6±1.2 ) % ,72h :(13.8± 0 .9) % ],较假手术组 [2 4h(2 .0± 0 .2 ) % ,4 8h(2 .0± 0 .3) % ,72h(2 .0±0 .2 ) % ]明显增加 (P均 <0 .0 5 )。 (2 )与对照组相比 ,RH IGF 1组脑组织病变减轻 ;干预 4 8h组Glu[SRH IGF 1组 (781.4± 5 4 .2 )mg/kg ,RH IGF 1组 (74 0 .5± 4 6 .6 )mg/kg],较对照组 (112 6 .6± 4 8.0 )mg/kg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RH IGF 1组凋亡细胞计数 [2 4h :(3.6± 0 .9) % ,4 8h(8.2± 2 .2 ) % ,72h(9.4± 1.4 ) % ],较对  相似文献   
2.
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纽织p16基因CpG岛的甲基化情况.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其相应的正常组织和慢性食菅炎组织的甲基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5/27)、46.15%(6/13)、77.78%(7/9)、78.57%(11/14)和64.86%(24/37)。67例正常对照组织中3例(4.48%)p16基因甲基化,与病变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例慢性食管炎组织中1例(10%)p16基因甲基化。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最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UTI干预组(C组),每组又分术后3、5、7、10 d4个时相.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C组从术后第1天始每天腹腔注射UTI 40 000IU/kg,A组和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检测各时相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行细菌培养,光镜观察末端回肠粘膜形态改变,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肠绒毛高度及粘膜厚度.结果 各时相肝功能指标、血浆内毒素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1);血浆内毒素C组较A组术后3 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移位率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5);C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3天即见肠粘膜受损改变,随时间推移进行性加重;C组较B组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B组各时相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均低于A组(P<0.01);C组则较B组升高(P<0.01或P<0.05);C组较A组术后3 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早期即可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UTI对梗阻性黄疸时受损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早期病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及鳞状细胞原位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同一个体相应的病变旁组织及慢性食管炎和浸润性鳞癌组织的甲基化情况进行了时比分析研究.结果:轻度、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共95例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59.09%、78.57%、64.86%:FHIT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45.45%、64.29%、67.57%.同一个体相应的95例病变旁对照组织中16例未检测成功,余79例中5例(6.33%)p16基因甲基化,3例(3.80%)FHIT基因甲基化,与病变组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10例慢性食管炎组织中1例p16基因甲基化,未发现FHIT基因甲基化.结论: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在癌前病变阶段就已经存在,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独应用奥沙利铂(L-OHP)、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和L-OHP联合CIK细胞对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联合应用L-OHP和CIK细胞治疗胃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提取健康供血者的PBMC,分别加入γ-IFN、IL-2、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1培养CIK细胞;用药效学体内实验法和病理形态学方法分别观察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剂量的L-OHP组、不同剂量的CIK细胞组和L-OHP CIK组对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与NS对照组相比,L-OHP组(1.125、2.25 mg/kg)、CIK细胞组[(1~2)×108 mL-1]组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治疗后生存期均明显延长,腹围明显减小(P<0.01);L-OHP CIK组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治疗后生存期进一步明显延长,腹围明显减小(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1).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L-OHP组、CIK细胞组及L-OHP CIK组癌细胞坏死、凋亡改变逐渐加重.结论 L-OHP联合CIK细胞对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单独应用L-OHP或CIK细胞.  相似文献   
6.
脾虚型胃癌腹膜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一种能稳定传代的脾虚型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 ,探讨该模型用于中西医结合抗胃癌作用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脾虚组和健脾组。首先将脾虚组和健脾组裸鼠喂饲大黄芒硝合剂 (按 4∶ 1混合 ) 5 d以建立脾虚模型 ,健脾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 3d,其他组给予等量冷开水对照。然后各组分别用人胃癌 OCU M- 2 MD3可移植性细胞株腹腔移植并传代。观察肿瘤生长、腹水量、生存时间、宿主体重、进食、胃肠黏膜形态学变化 ,以及外周血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病理证实所有造模动物均形成腹膜广泛种植结节和癌性腹水 ,移植瘤形态学、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及超微结构符合肠型胃癌特点 ,经 10代观察 ,移植率为 10 0 %。与对照组相比 ,脾虚组腹膜移植瘤结节多 ,腹水生长快 ,生存期短 ,动物进食量减少 ,体重明显下降 ,胃肠黏膜出现糜烂破溃 ,NK细胞活性降低 ,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均较腹膜移植组显著增加。健脾组各项指标与脾虚组相比有明显改善。结论 :该模型可作为研究胃癌腹膜转移机制、生物学行为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VEGF-D的表达,酶组织化学方法行胃癌组织淋巴管染色并计数,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它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胃癌组织VEGF-D表达阳性率(46.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22.4%)(P〈0.01)。VEGF-D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淋巴管计数(28.86±6.32)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的胃癌组织(21.27±5.66)(P〈0.01)。VEGF-D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其表达在低分化组(53.3%)、有淋巴结转移组(54.5%)、+期组(56.1%)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39.3%)、无淋巴结转移组(31.3%)和+期组(41.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D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VEGF-D可刺激胃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8.
石蜡包埋组织对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石蜡包埋组织进行细胞凋亡率检测探讨较少 ,本试验将 10周小白鼠脑组织分别用 70 %乙醇固定和进行石蜡包埋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 ,目的是了解两种组织测定细胞凋亡率的差别。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将 10周小白鼠处死后一部分脑组织用 70 %乙醇固定置 4℃保存待检 ,另一部分脑组织按常规进行石蜡包埋。1 2 单细胞样品制备方法1 2 1 乙醇固定组织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采用网搓法 ,将12 0目不锈钢网扎在小烧杯上 ,把剪碎的组织放在网上 ,用眼科镊子轻轻搓组织块 ,边搓边以生理盐水冲洗 ,直到将组织搓完为止。收集细胞悬液 ,10 0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癌前病变的逆转方法。方法将二甲基苯并蒽(DMBA)制成DMBA丙酮溶液及DMBA药膜,涂抹或贴附于家兔口腔颊黏膜,3次倜,共12周。癌前病变模型制成后,再贴全反式维甲酸(ATRA)药膜,3次倜,共12周,观察其转归。颊黏膜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扫描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家兔颊黏膜应用DMBA12周后均出现不典型增生,其中Ⅱ~Ⅲ级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78.5%(11/14)。应用全反式维甲酸12周后,颊黏膜癌前病变不同程度地逆转。结论应用DMBA可成功构建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癌前病变模型,贴膜法是1种比较好局部给药方法;ATRA可能对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0.
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p16基因CpG岛的甲基化情况,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其相应的正常组织和慢性食管炎组织的甲基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5/22)、46.15%(6/13)、77.78%(7/9)、78.57%(11/14)和64.86%(24/37)。67例正常对照组织中3例(4.48%)p16基因甲基化,与病变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例慢性食管炎组织中1例(10%)p16基因甲基化。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最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