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和C型与阿德福韦酯的疗效关系。方法选取应用阿德福韦酯10mg/d进行抗病毒治疗12、24、36、48周的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分析基因型,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不同基因型HBV的疗效。结果 136份样本中,HBV基因B型39份,HBV基因C型97份。在治疗12、24、36、48周时,B基因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血清HBVDNA水平下降比例≥2log10及完全抑制情况与C基因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观察的样本中,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与HBV基因B型和C型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配合腹部按摩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在辨证上分4型,痰湿型、脾肾阳虚型、肝气郁滞型、寒凝血瘀型,在辨证基础上予以中药盆炎通管汤加减内服,配合腹部穴位及子宫附件体表投影按摩,并在按摩后以盆炎散外敷下腹部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与2个月比较及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配合腹部按摩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治疗2个月及3个月后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02年1月 ̄2005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常见感染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各种临床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及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WHONET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从338份标本中分离出350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B)60.8%(212/350),革兰阳性球菌(G C)34.86%(122/350),真菌4.6%(16/350),;G-B主要有绿脓假单胞菌38.2%(81/212),大肠埃希菌16.5%(35/212),肠杆菌13.2%(28/212),不动杆菌11.3%(24/21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3%(22/212),克雷伯菌9.0%(19/212),其他杆菌1.4%(3/212);G C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41.8%(51/12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0.3%(37/122),肠球菌27.8%(34/122)。G-B对亚胺培南(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头孢他啶、头孢匹肟、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50.6% ̄100.0%,25.0% ̄78.9%、16.7% ̄90.9%和27.3% ̄94.7%,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分别为45.7%、42.1%;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79.4%,除万古霉素、利福平外,其余的抗生素对MRSA、MRSSCN的耐药性明显高于MSSA、MSSCN。耐万古霉素肠球菌20.6%,及高耐庆大霉素的肠球菌(HLAR)55.9%。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医生应积极进行细菌学检查,根据病原菌特点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肝活动期HBV复制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活动期HBV阳性与阴性患者,本内红细胞(RBC)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乙肝活动期患者75例、正常体检者61例,应用萤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血清方法HBV—DNA、酵母多糖粘附RBC免疫粘附功能。结果慢性乙肝活动期患者组RBCC3b受体花环率(RC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1),而RBC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3)。HBV—DNA(4-)组与HBV—DNA(-)组相比较,HBV—DNA(4-)组RCR降低(P=0.001),差异有显著性,RICR显著升高(P=0.013)。HBV—DN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ICR增高(P=0.004)。RICR与RCR呈负相关(r=-0.460,P=0.000)。结论慢性乙肝活动期患者RBC免疫粘附功能低下。血清HBV—DNA复制与否与慢性乙肝活动期患者RBC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贺普丁(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和C型与进口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效应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临床抗病毒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Taqman MGB探针技术,对血清中HBV基因型来进行分型检测,观察50例贺普丁耐药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有患者都口服进口阿德福韦酯片10mg口服1次/d,治疗50周,观察治疗过程中HBV-DNA和ALT水平的变化。结果 50例贺普丁耐药的HBV患者在治疗12、24、50周时,B基因型患者血清ALT、HBV-DNA水平下降≥2log10,完全抑制比例与C基因型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V能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的复制,有效的促进了肝功能好转,其疗效与HBV基因型B或C型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患者血清的HBVDNA含量,并探讨及其对临床意义。方法 对520例怀疑乙肝患者的血清进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和荧光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检测的520例血清标本中HBVDNA水平在不同乙型肝炎类型中显著性差异(P>0.05),与HBV-M主要阳性模式组对比,在“135”阳性组HBVDNA的阳性率为97.7%(164/168),“13”模式组阳性率为100%(20/20),“145”模式组阳性率为55.56%(15/27),在检测的全阴性的模式组中有一例DNA阳性为 5.88%(1/17)。结论 HBVDNA的含量在不同的阳性模式中均不同程度地检测出HBVDNA的含量。其中,HBeAg阳性血清标志物中HBVDNA的检测率最高几乎达到100%。采用简单快捷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乙肝患者的带毒状态进行准确判断。但HBVDNA的复制状态与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无明显相关关系,HBVDNA含量高低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蛋白C(PC)抗原和D-二聚体(D—D)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对25例肝癌病人治疗前、后血浆TM、PC抗原,用免疫比浊法对其D—D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肝癌病人Ⅰ、Ⅱ、Ⅲ期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自Ⅰ期到Ⅲ期,血浆TN、D—D逐渐升高,PC抗原逐渐降低。Ⅰ、Ⅱ期病人手术后PC进一步降低,D—D升高,TN下降,但Ⅱ期病人TM仍较对照组高。结论 血浆TN、PC抗原、D—D含量可作为肝癌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常见感染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各种临床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及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WHONET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从338份标本中分离出350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B)60。8%(212/350),革兰阳性球菌(G^+C)34.86%(122/350),真菌4.6%(16/350),;G^-B主要有绿脓假单胞菌38.2%(81/212),大肠埃希菌16.5%(35/212),肠杆菌13.2%(28/212),不动杆菌11-3%(24/21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3%(22/212),克雷伯菌9.0%(19/212),其他杆菌1.4%(3/212);G^+C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41.8%(51/12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0.3%(37/122),肠球菌27.8%(34/122)。G^-B对亚胺培南(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头孢他啶、头孢匹肟、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50.6%-100.0%,25.0%-78.9%、16.7%-90.9%和27.3%-94.7%,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分别为45.7%、42.1%;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肠球菌对万古霉索敏感率为79.4%。除万古霉素、利福平外,其余的抗生素对MRSA、MRSSCN的耐药性明显高于MSSA、MSSCN。耐万古霉素肠球菌20.6%,及高耐庆大霉素的肠球菌(HLAR)55.9%。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医生应积极进行细菌学检查。根据病原菌特点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106例非发酵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非发酵菌感染状况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常规方法细菌培养鉴定菌株,(K-B)纸片扩散法做药敏及用ATB系统鉴定细菌和药敏.结果:非发酵菌占临床细菌分离率19.9%(106/532),从其种类构成比来看,其中分离率高的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占53.7%(57/106),不动杆菌占16%(17/10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14%(15/106).对11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检测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20%~96%,耐药率低的是多粘菌素B为20%,亚胺培南为23%.不动杆菌属耐药率为18%~85%,耐药率低的是亚胺培南为18%,多粘菌素B为2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从28%至100%不等,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00%,而耐药率低的是复方新诺明为28%,多粘菌素B为3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以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仍然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非发酵菌,药敏的显示对多数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开展对非发酵菌的培养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对控制院内感染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