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包括符合中国人解剖特点的掌骨髓内针和辅助置入装置), 并探索其临床试用效果。方法根据前期中国人掌骨解剖数据研究结果, 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 并应用于临床7例(试验组), 与同一时期手工自制髓内针(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相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复位前后以及骨折愈合后的头干角、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 平均(4.2±1.3)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7~27 min, 平均(13.86±4.0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4~26 min, 平均(19.80±3.94)min,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 P<0.01);试验组透视次数18~35次, 平均(25.00±5.20)次, 对照组透视24~35次, 平均(29.80±3.12)次,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 P=0.03);试验组术前颈干角(49.29±13.03)°, 术后(15.71±1.11)°, 愈合后(15.43±0.98)°, 对照组术前颈干角(51.20±10.45)°, 术后(15.00±1.76)°, 愈合后(15.50±1.90)...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成人第5掌骨CT三维重建数据进行测量,探讨人类第5掌骨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手术和器械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学影像工作站内留存的114例第5掌骨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基于三维模型测量第5掌骨长度、掌骨头半径、掌骨弓半径和1/2掌骨弓圆心角、掌骨头偏心距和偏心比及髓腔狭部内径。结果 成人掌骨长度(51.55±3.01)mm,掌骨头半径(6.59±0.49)mm,掌骨弓半径(99.58±26.83)mm,1/2掌骨弓圆心角(15.90±3.36)°,掌骨头偏心距平均(0.49±0.26)mm,掌骨头偏心比平均(7.4±3.9)%,髓腔峡部内径平均(2.28±0.77)mm。结论 男性掌骨长度、掌骨头半径、掌骨头偏心距及髓腔峡部内径大于女性,其余指标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左右手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肌腱粘连的因素. 方法 1990年5月-2000年6月,行异体肌腱移植手术85例因肌腱粘连行二期肌腱松解术.男76例,女9例;年龄8~46岁,平均24.5岁.机器绞伤、碾压伤38例,电烧伤32例,切割伤4例,爆炸伤4例,肢体离断伤7例.屈肌腱缺损66例,伸肌腱缺损19例.单指肌腱缺损6例,两指以上79例.缺损范围为Ⅰ~Ⅴ区.术前关节总活动度<220°者73例.合并皮肤缺损者以皮瓣修复创面,骨折行内固定,骨缺损行髂骨移植,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行一期修复. 结果 85例异体肌腱移植术后主动活动度小于被动活动度50%以上,于移植术后4~15个月行二期肌腱松解术,平均8.8个月.松解后第2天开始主动手指屈伸活动,并配合支具牵引进行功能锻炼.松解术后患者均获7~17年随访,平均12.7年.患者关节主动活动度与被动活动度一致,平均关节总活动度为200°. 结论 患者受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肌腱愈合和粘连的主要因素,改进异体肌腱的选材和处理方法,以及制订安全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可减轻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成人掌骨形态学数据设计的掌骨弹性髓内针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方法选用成人新鲜冰冻手掌标本12例,取第2~5掌骨共计48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切取的掌骨分为3组,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每组包含第2~5掌骨各4根,共16根掌骨;其中8根用于悬臂折弯测试,8根用于扭转测试。用骨刀距掌骨远端20 mm处横行截骨,制作简单横行骨折模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以直列4孔掌骨锁定接骨板,以骨折线为中心,在骨折线远端、近端各采用2枚2.0 mm双皮质锁定螺钉固定;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采用1.0 mm不锈钢克氏针以骨折线为中心交叉固定;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使用笔者团队设计的直径2.0 mm的掌骨弹性髓内针,配合把持器和开髓器,自掌骨基底部顺行穿入髓腔,经骨折线到达掌骨头关节面下固定。使用生物力学测试机对3组进行悬臂折弯和扭转测试,计算3组的最大折弯力、折弯刚度和最大扭矩、扭转刚度。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法。 结果(1)在悬臂折弯测试中,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最大折弯力分别为(126.3±53.9)、(48.7±18.2)、(88.4±13.9) N,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30,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折弯刚度分别为(12.33±4.90)、(5.86±5.02)、(10.49±2.05) N/m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8,P=0.017);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扭转测试中,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最大扭矩分别为(1.98±0.42)、(0.61±0.39)、(0.50±0.34) N·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35,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的扭转刚度分别为(0.093±0.040)、(0.022±0.021)、(0.032±0.029) N·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54,P<0.05);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笔者团队基于成人掌骨形态学数据设计的弹性髓内针,最大折弯力,折弯刚度在钢板和交叉克氏针之间,且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而最大扭矩和扭转刚度与交叉克氏针相当。该新型弹性髓内针能够满足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用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组织进行急诊再造拇指的可行性。方法 将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的皮肤和甲床剥除后,将骨骼、关节和肌腱组织原位回植,然后采用同侧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结果 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再造拇指外观与健侧相似,两点辨别试验9.2~12.0 mm(平均10.1 mm)。保留的关节均有部分功能,5例患者掌指关节活动度为20°~90°(平均69.6°),2例患者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5°和20°。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和骨吸收发生。4例骨折顺利愈合,1例延迟愈合。结论 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如果骨骼肌腱保留完整,可用于拇指再造,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31~87岁,平均55.6岁;左侧3例,右侧4例;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Ⅴ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44 h,平均26 h。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复位所需时间、总手术时间、导针置入透视次数、复位透视次数、总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等。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7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29.4 min(21~42 min);复位时间平均为6.3 min(3~10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57 min(82~275 min)。透视次数:导针置入平均37次(14~96次),复位平均23次(10~49次),合计244次(121~360次)。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Baumgaetner复位标准评定:优6例,可接受1例。7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中发生交锁钉孔处钻头折断,1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生俯卧位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时应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术中透视方便,且进针点不受患者肥胖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总结评价负压创面治疗(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 )与传统换药对开放创面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Cochrane database、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且配合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英文检索关键词:“negative pressure dressing”,“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subatmospheric pressure dressing”,“subatmospheric pressure therapy”,“suction dressing”,“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VAC”,“vacuum assisted closure” and “vacuum therapy”,“vacuum sealing”,“foam suction dressing”,“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and“suction therapy”。中文检索关键词:“VSD”,“VAC”,“负压封闭引流”。纳入应用NPWT与传统换药治疗开放创面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应用Rva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初检文献12214篇,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个研究(845例)。7个研究以慢性创面愈合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 P=0.008。P<0.05,提示 NPWT 组愈合时间短于传统换药组;5个研究以急性创面经治疗后可以关闭创面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001。P<0.05,提示急性创面经治疗后 NPWT 组可早于传统换药组关闭创面;6个研究以创面大小的改变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P=0.04。P<0.05,提示NPWT组创面缩小快于传统换药组。结论 NPWT治疗较传统换药在治疗开放创面存在优势,可缩短急慢性创面闭合时间及加快缩小创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逆行肌肉松解法治疗Tsuge 分型为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 年3 月-2018 年9 月,采用逆行肌肉松解法治疗11 例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男6 例,女5 例;年龄16~29 岁,平均24 岁.按照Tsuge分型,轻型6例、中型5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9 个月~25 年,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