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胃钡餐X线照片为依据,选择胃体中央、胃体窦交界处和胃窦中央作为电极定位点,分别为E_1、E_2、E_3点,同步检测胃电图。实验结果表明:胃电慢波E_1先出现,呈现从E_1点向E_3点传导的现象;胃电慢波幅值E_1,E_2、E_3点餐前分别为274±55、554±196、726±145μV,餐后分别为294±41、606±188,801±240μV;试餐前及试餐后,各点胃电图优势频率均值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体表胃电存在传导特性,传导方向从胃体中央扩播至胃窦中央。越近胃窦波幅越高,但优势频率不变。  相似文献   
2.
胃动力障碍可见于消化道疾病(如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等)和(或)其它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肺心病等),临床表现为上腹胀痛,纳差早饱,食后饱胀,暖气,甚至恶心呕吐等。其发病率颇高,而明显降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胃动力的发生机制、胃动力障碍的检测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53例153幅钡灌肠X线照片测量结果及有关解剖学资料显示,①升、降结肠属腹膜间位器官,其后面有结缔组织附着腹腔后外侧壁,体表投影位置相对固定,个体差异亦不大,脐水平腋后线腰部是安放表面电板引导升、降结肠肠电的适宜位置;②乙状结肠中段以下肠管常复杂绕曲,而乙状结肠起始部邻近肠段则少有绕曲、位置变异较小,左髂前上棘-耻骨联合连线中外l/3交点垂线内侧约4.4cm处适宜安放电极引导体表乙状结肠肠电;③横结肠活动度大,位置高度因人而异,本组受检者横结肠在正中线上偏高偏低最大相差达23cm;因而,未以适当方法确认横结肠实际投影位置时,不宜在腹壁随意固定电极引导横结肠肠电。  相似文献   
4.
53例153幅钡灌肠X线照片测量结果及有关解剖学资料显示:①升、降结肠属腹膜间位器官,其后面有结缔组织附着腹腔后外侧壁,体表投影位置相对固定,个体差异亦不大,脐水平腋后线腰部是安放表面电极引导升,降结肠肠电的适宜位置;②乙状结肠中段以下肠管常复杂绕曲,而乙状结肠起始部邻近肠段则少有绕曲、位置变异较小,左髂前上棘—耻骨联合连线中外1/3交点垂线内侧约4.4cm处适宜安放电极引导体表乙状结肠肠电;③横结肠活动度大,位置高度因人而异,本组受检者横结肠在正中线上偏高偏低最大相差达23cm;因而,未以适当方法确认横结肠实际投影位置时,不宜在腹壁随意固定电极引导横结肠肠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动力随年龄增长的退行性改变。方法:对普通成年人80例作上消化道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胃电图检测与频谱分析。将全部对象分为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两组,作上消化道症状出现率组间差异的统计比较。结果:50岁以上组腹胀、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的出现率较50岁以下组显著或倾向增高。胃电频谱与年龄的相关分析则显示,普通成年人随年龄增高,其空腹和餐后胃电的主频频率及活动量呈逐渐降低的退行性改变。该结果可从电生理和病理生理角度解释中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出现率增多的部分机制。结论:中老年人上消化道动力障碍症状的出现率不同程度增高,胃电图检测显示其胃动力呈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在100名胃、十二指肠病患者的胃肠钡餐X线照片上,通过剑突与脐连线对胃体和胃窦中央进行在腹壁体表定位测量,取得了体表胃电电极定位数据,结果如下:“胃体”点在剑突至脐连线中点上方1.6厘米旁开左侧4.6厘米处。“胃窦”点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下方0.9厘米旁开右侧1.2厘米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11例成年人胃钡餐照片作观测资料,沿胃长轴选取一系列位点,并测量各位点与剑突——脐连线的关系数据,分析各种影响胃位置形态的因素对这些位点投影位置的影响,从而为不同体型、性别、年龄和胃下垂的受检者在安放胃电图电极时提供体表胃电电极的定位和区分体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胃功能异常症状与胃X线影象及动力类型的关系,本研究对40例消化道疾病病患者进行钡餐摄制胃充盈相X线照片分析,结果表明:依胃纵轴,胃角切迹角度及蠕动波深度等影象指标所示张力高低及动力状态,将胃分作低张,正常张力及高张3个类型,低张胃患者上腹胀,嗳气等胃运动紊乱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张力胃。高张胃患者食后饱胀,泛酸,嗳气等胃运动紊乱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张力胃。提示胃X线影象异常可说明有关胃功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栓塞(P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PE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1].及时准确地显示栓塞的部位、形态、范围及治疗后管腔变化,对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价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X线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X线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髋关节PVNS的X线及MRI资料并进行总结.19例髋关节病变均行MRI检查,其中增强扫描9例;X线平片检查10例.[结果](1)X线表现:10例中有6例表现为关节囊肿胀,2例关节周围可见稍高密度肿块影,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一的关节间隙变窄,2例未见骨质异常,8例见不同程度关节边缘、头颈交界处及粗隆部浅表性缺损或深在的类圆形、不规则状骨质缺损以及骨性关节面下囊样透亮区,病灶边缘均有硬化边.4例关节边缘可见骨赘形成,3例同时伴骨质疏松.(2)MRI表现:19例中弥漫型17例,局灶型2例.17例弥漫型中5例见关节腔积液,所有病例关节滑膜均呈不同程度弥漫性增生肥厚,其中13例其内可见多发散在点状或小结节灶,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14例示髋臼、股骨头、头颈交界处及粗隆部出现不同程度骨质侵蚀及凹陷缺损,骨缺损区的信号与增生肥厚的滑膜信号大致相同,其中8个病灶周围绕以低信号环,关节骨性关节面下亦可见囊性变,呈中等稍低T1WI、T2WI信号,邻近骨髓腔内可见弥漫性反应水肿,于T2WL/STIR呈片状高信号,8例增强扫描显示关节内外的滑膜及骨内病灶均明显强化,2例局灶型PVNS均表现为股骨颈外侧单发性肿块,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中等稍高信号,内见多发点状及小结节状灶,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其中1例邻近股骨颈外缘见弧状缺损.[结论]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PVNS有定性诊断价值;而X线平片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在准确诊断上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