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钙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将9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观察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和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照组只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2个月后观察肝功能、血脂的变化.结果 2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均升高.观察组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2组肝功能相比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4.
徐世琴  王小明  黄林  邓树忠 《四川医学》2012,33(8):1411-1413
目的对临床胃息肉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内镜下治疗胃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8例胃息肉患者,共197例息肉的位置、形态、大小、病理情况、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7例息肉分布的部位以胃体、胃窦为主,分别占27.41%和31.98%;息肉的形态主要为隆起无蒂形(40.10%);息肉的大小以0.5~1.0cm的为主,占59.39%;病理类型主要为增生型和炎性,分别占40.10%和43.65%。197例息肉中,23例息肉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89例息肉行氩离子凝固术,46例行内镜下圈套电凝电切,39例息肉行电凝烧灼。本次调查的138例患者治疗后半年随访,两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45%。结论内镜下治疗胃息肉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6.
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琴  杨洪伟  邓树忠 《四川医学》2009,30(7):1094-1095
目的观察和评估达立通颗粒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以达立通颗粒6g/袋,6g/次,3;K/d;对照组以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片,5mg/次,3次/d。连续4周,4周后停服一切药物。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92.1%。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达立通颗粒与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疗效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PEG和PEJ共治疗18例病人,其中14例行PEG胃肠营养,4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18例共行PEG,PEG加PEJ4例次,其中PEG16例次(2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4例次,手术成功率100%,3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8例病人随访1~2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39例早期胃癌的内镜及X线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2年1月至1997年10月 ,我院胃镜室共作胃镜检查26500余例 ,其中发现早期胃癌39例 ,全部为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诊断符合我国胃癌病理标准 ,报告分析如下。1.年龄和性别 :39例中男性25例 ,女性14例 ,男女之比约为1.8∶1。平均年龄为48.5岁 ,其中45岁以上有28例 ,占71.8 % ,病程为半月~15年不等 ,其中10年以上者21例 ,占53.8 %。2.临床症状与体征 :上腹部隐痛30例 ,近期症状加重25例 ,伴有反酸8例 ,恶心、呕吐12例 ,食欲下降20例 ,便血15例 ,明显消瘦11例。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9.
徐世琴  邓树忠  杨洪伟 《吉林医学》2009,30(10):865-867
炎性肠病(IBD)患者普遍伴有营养不良,因此改善患者的全身以及肠道局部营养状况是炎性肠病治疗及康复中的重要环节。许多营养素已被证明可以增强肠道免疫、减轻炎性反应、促进黏膜修复。一些激素如GLP-2等则在近年的研究中被发现对IBD有重要的营养支持作用,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就近年炎性性肠病的营养调节研究作简要回顾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例1,男性,60岁。因突发右上腹剧烈疼痛3小时,于1998年12月2日收住外科。腹痛向背部放射,伴畏寒、恶心,无发热。既往有高血压史20年。入院查体:T36.2℃,P60次/分,BP17/10kPa。痛苦貌,多汗,心肺未见异常。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实验室检查:Hb139g/L,WBC16.1×109/L,N0.88,L0.11。血和尿淀粉酶正常。入院诊断:急性胆囊炎?给予补液及抗感染等处理,腹痛未缓解。彩色多普勒检查:肝胆胰正常,见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及右髂总动脉夹层,再测双下肢BP左为18/10kPa,右为8/6kPa,乃诊断急性多发动脉夹层。予以吸氧、降压及对症处理。入院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