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ministernotomy, MS)进行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TAAD)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胸骨上段MS入路TAAD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3月我中心接受胸骨上段MS进行TAAD手术病人35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围术期数据及临床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到同期在本中心接受了全胸骨切开(full sternotomy, FS)的TAAD病人436例。PSM后纳入常规切口组70例。35例MS手术病人中,行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24例,行Bentall手术、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8例,David手术3例。结果 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延长切口,无术中死亡。术后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2例。均无术后胸骨哆开并发症,肺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开胸组。结论 胸骨上段MS入路对于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及弓降部显露良好,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风险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3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特征;收集DICOM格式影像数据,利用3D Slicer软件对载瘤动脉进行三维重建与分割,利用radiomics插件提取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并利用LASSO算法筛选影响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形态学特征;构建基于临床和形态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计算各模型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精准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153例中,破裂动脉瘤43例(破裂组),未破裂动脉瘤110例(未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相比,破裂组高血压病人占比较高(P<0.05)。与未破裂组相比较,破裂组动脉瘤形态学特征的伸长率、球形度明显缩小(P<0.05),而动脉瘤最小轴径、最大轴径、冠状面最大直径、最大三维直径、网格体积、表面积、表面积体积比和体素体积明显增大(P<0.05)。纳入分析的14个形态学特征经过LASSO回归与十折交叉验证选择最优lambda值0.023,最终筛选出6个最优形态学特征,根...  相似文献   
3.
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各种功能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住院期间大多数患者均可接受综合的康复治疗和规范的康复训练,但由于医疗资源、经济因素等问题,患者不能长期住院康复治疗,出院后,因目前大部分社区没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产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26例患者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总体有效率86.67%。术中见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14例,小脑前下动脉7例,岩上静脉及其分支6例,3例患者术中未见明确责任血管;术后并发症:低颅压5例,脑脊液鼻漏1例。平均随访(20.53±12.41)个月,复发率为3.33%(1/30)。 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操作较易掌握,复发率低。小脑上动脉与小脑前下动脉是最常见的责任血管,术中应仔细辨认责任血管并对三叉神经充分减压,术后应注意低颅压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瘤(ECA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动脉局部扩张病变,其治疗方式包括预动脉结扎术、颈动脉包裹术、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术及腔内修复动脉瘤术等。2019年8月和10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神经外科收治2例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动脉瘤切除术和手术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旨在分析颅内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复发风险因素,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血管内治疗的22例颅内夹层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利用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U检验分析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和形态学数据与夹层动脉瘤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 年龄在复发动脉瘤与未复发动脉瘤分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8.00±13.59岁vs 61.38±10.84岁,P=0.026),利用影像组学技术提取出夹层动脉瘤16种形态学特征,其中二维轴向最大直径(18.50 vs 9.38,P=0.018)和矢状面最大直径(14.51 vs 10.11,P=0.027)在动脉瘤复发情况分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模型、影像模型以及临床+影像模型预测夹层动脉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95%CI0.530~1.000)、0.823(95%CI0.615~1.000)、0.906(95%CI0.782~1.000)。结论 二维轴向最大直径和二维矢状面最大直径是预测夹层动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术中微导管能否塑造成一个合适的形状,往往决定着能否成功超选动脉瘤,因此微导管塑形至关重要。实际临床应用中,动脉瘤朝向及位置、载瘤动脉形态、微导管型号等对微导管的塑形有直接影响。作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针对不同位置及朝向的动脉瘤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或虚拟现实技术及不同微导管型号进行微导管塑形的方法,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