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困难气道及其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何谓困难气道作为麻醉科医生在插管前应该能准确的预测潜在的困难气道并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Ezri等[1]认为所谓的困难气道应该从通气,喉镜暴露或是气管插管来决定。通气困难意为当吸入纯氧且正压通气时不能维持氧饱和度达90%以上。困难暴露意为用喉镜暴露声门时不能看见声门的任何结构。困难插管则指经3次以上的试插或是插管时间超过10min。而ASA[2]定义为当一名受过良好训练的麻醉科医生在管理病人气道时仍面临了困难的通气,插管,或是安置喉罩的这种临床情形,则可称为困难气道。2发生困难气道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医源性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企业员工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相关工作效率低下的影响。方法选择济南市某医院和北京市某出版企业为现场,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问卷收集两企业员工的人口统计学、健康危险因素及健康相关工作效率的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相关工作效力低下的影响。结果所调查员工的13个健康危险因素中,体力活动少的员工所占比例最大(47.81%),其次分别为工作压力大(45.75%)、超重及肥胖(40.68%)、血压偏高(40.00%)、膳食不合理(33.56%)。不同年龄(X2=10.1665,P=0.0377)、不同职业(X2=35.3579,P〈0.05)、不同学历(X2=50.5377,P〈0.05)的员工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几率不同。女性更易发生工作效率低下(P=0.0323,OR=1.728,95%CI1.047~2.850),相对于高中及以下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更易发生工作效率低下(P〈0.05,OR=6.159,95%CI2.510—15.109)。超重/肥胖较体重正常者更易发生工作效率低下(P=0.0076,OR=1.673,95%CI1.147~2.44),自我健康感差者较自我感觉良好者更易发生工作效率低下(P=0.0049,OR=2.284,95%CI1.285—4.060)。结论超重或肥胖、自我健康感差与健康相关工作效率低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健康管理最早在美国兴起,并于21世纪初被引入中国。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健康管理产业已在中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然而,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实践先于理论,众多的健康管理相关机构对健康管理的实质尚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健康定义的历史演进这一角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健康危险因素与健康相关工作效率低下是否有关联。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查找,确认了12个健康危险因素并对密歇根大学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估问卷进行了修改,用于某市交响乐团员131名员工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对其员工进行了躯体健康检查。结果12个健康危险因素中,压力大占69.4%,其次分别为自我感觉健康差(60.3%)、吸烟(57.0%)、身体活动少(43.8%)、血压高(38.8%)和超重/肥胖(37.2%)。女性比男性(Z=-2.117,P=0.034)、年龄≤38岁的员工比年龄〉38岁的员工(Z=-2.748,P=0.006)、学历大学及以上的员工比学历在大学以下的员工(Z=-2.151,P=0.032)的工作效率低下等级要高。压力大和生活满意度差与健康相关工作效率低下有关(压力大,OR=7.045,95%CI:1.627~30.507;生活满意度差,OR=7.229,95%CI:1.455~35.921)。结论健康危险因素和健康相关工作效率低下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PR组20例,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S组20例,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麻醉。记录2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15、30 min,拔管后1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分级,以及恶心呕吐和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在麻醉诱导后有2例患儿因心率较慢而使用阿托品,分别为3岁和8岁,前者心率低于100次/min,后者低于70次/min。与诱导前相比,PR组在拔管后1 min 心率明显加快,S 组在诱导后30 min 和拔管后1 min 心率明显加快(P<0.05)。2 组比较,S组的心率在诱导后15 min和30 min时较PR组快,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2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R组发生术后躁动者有2例,S组有8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以及窒息、喉痉挛等气道并发症。结论小儿唇腭裂手术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时,对心率抑制较为明显;采用七氟烷麻醉时,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高。2种麻醉方法都能较快达到拔管要求。  相似文献   
6.
COPD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变动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97~2006年COPD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构成和变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某"三甲"医院1997~2006年959例COPD住院患者的总费用和构成情况。分析10年间医疗费用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自1997年起,例均住院费用和检查费逐年上升,1999年和2004年达峰值,2003年后治疗费有上升趋势,护理费用变化不明显,近年药费增长趋势有所下降。结论: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过程中检查费和治疗费的作用不容忽视,应完善医疗相关制度和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醚麻醉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45~80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PR组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3μl/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6 ng/ml;S组高流量吸入8%七氟醚-氧化亚氮.麻醉维持:PR组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2~3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2~6 ng/ml;S组维持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3%~2.2%.记录诱导时间、麻醉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60 min和离开PACU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意识状态;于术前和术后1 h采用MMSE简易智能量表评价认知功能;PACU期间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并记录芬太尼的用量和使用情况;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术后24 h进行随访,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麻醉的满意情况.结果 与PR组比较,S组诱导时间缩短,睁眼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延长,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30 min时OAA/S评分降低,PACU期间芬太尼使用率和芬太尼用量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术中降压药使用率升高(P<0.05或0.01);两组术前及术后1 h时MMSE评分均在24分以上;两组诱导过程中胸壁强直、咳嗽和喉痉挛和窒息感的发生率、患者对麻醉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或七氟醚麻醉的效果较好,两种麻醉方法之间无绝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属于良性周围神经疾病[11.NF以全身大面积的皮肤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样皮肤肿瘤以及神经纤维瘤为临床病变特点,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2].麻醉科于2020年11月11日对1例臀部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实施了全麻手术,该患者纤...  相似文献   
9.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的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群体策略和高危个体策略相结合的健康干预方法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在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某市交响乐团员工进行群体策略和高危个体策略相结合的健康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员工的5个健康危险因素与干预前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血压高(从45.1%降到12.1%)、自我感觉健康差(从58.2%降到45.1%)、超重/肥胖(从38.5%降到27.5%)、胆固醇高(从26.4%降到4.4%)和工作满意度差(从15.4%降到3.3%)。员工的平均健康危险因素个数大约减少了1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员工干预前的健康危险等级与干预后的健康危险等级呈负相关(rs=0.601,P〈0.05)。结论群体策略和高危个体策略相结合的健康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健康危险因素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群体干预策略对人群中分布广泛、具有可干预性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济南市某医院339名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物学(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超重或肥胖),心理(自我感觉健康差、压力大、工作满意度差、生活满意度差)和生活方式(身体活动少、睡眠质量差、饮酒、吸烟、不合理膳食、使用放松药物)14个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认研究对象中分布最广泛、且具有可干预性的身体活动少作干预项目,采取群体干预策略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各健康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结果干预6个月后,有3个健康危险因素在员工中的分布比例出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0.05),身体活动少从57.8%下降到38.6%,血脂高从9.4%下降到5.3%,不合理膳食从28.9%下降到14.8%。员工的健康危险因素个数从基线的平均3.10个减少到末期的平均2.71个,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解决主要矛盾、循证医学及健康促进三大原则,采取群体干预策略的健康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健康危险因素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