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顽固性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西医则指单纯性膈肌痉挛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膈肌痉挛,常规治疗无效.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认为动眼神经麻痹的基本病机为气血亏虚、经络瘀阻。临证以经络辨证为核心,提出以辨位、辨证、辨经虚实为主的针刺治疗方法,其中辨位归经主要遵循“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常用督脉、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及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等腧穴,并以头针联合电针加强经络刺激;辨证归经根据相关症状表现,结合脏腑辨证辨别归属经络;重视辨经虚实,治疗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结合腧穴自身的补泻之别,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补泻之法。同时重视针刺手法与刺激量效相结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风有着极高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在我国分别为219/10万,620/10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后溪穴不同深度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我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深刺组与浅刺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针刺后溪穴20 mm治疗,深刺组给予针刺后溪穴30 mm治疗,浅刺组给予针刺后溪穴5 mm治疗,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肌电图指标(F波波幅、F波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各组在治疗总有效率、NPQ评分、VAS评分、F波波幅、F波传导速度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内比较,各组NPQ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F波波幅、F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两组间比较,深刺组NPQ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浅刺组( P<0.05),治疗总有效率、F波波幅、F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浅刺组( P<0.05),常规组与浅刺组在治疗总有效率、F波波幅、F波传导速度、NPQ评分、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0.05)。结论 深刺后溪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雀啄刺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采用雀啄刺法和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雀啄刺法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雀啄刺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针灸手法。  相似文献   
6.
颈型颈椎病,也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是由于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张力降低,进而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椎节的失稳不仅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痉挛,且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例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而引起.临床上指的是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的颈椎病类型.其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从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有利时机,属于祖国医学中"痹病"的范畴.针灸等非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1].恢刺法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的一种针灸刺法.古语云"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现为明确恢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笔者选取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采用恢刺法和普通针刺法针灸治疗并观察2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辨证取穴针刺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0. 628 g/次,3次/d,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给予辨证取穴针刺法,1次/d,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两组均持续治疗4个疗程。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采用国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评估症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MMP-3、MMP-9水平降低(P 0. 01),血清IL-1β、TNF-α水平降低(P 0. 01),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度WOMAC量表评分降低(P 0. 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MP-3、MMP-9水平较低(P 0. 01),血清IL-1β、TNF-α水平较低(P 0. 01),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度WOMAC量表评分较低(P 0. 01),总有效率较高(P 0. 05)。结论:辨证取穴针刺法治疗KOA疗效确切,可能与下调血清MMP、IL-1β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风有着极高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在我国分别为219/10万,620/10万,116/10万[1],80%和41%[2],且有中风病史的患者,约有1/4~3/4可能在2~5年内复发[3].脑卒中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如何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肌群的功能极早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