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帕金森的有潜力的方法之一。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纹状体移植对帕金森模型大鼠旋转行为及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定点注射毁损黑质纹状体的方法构建帕金森大鼠模型;向造模成功的大鼠纹状体内分别移植1×106(共计20μL)的第3代胚鼠神经干细胞或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帕金森大鼠的旋转行为明显改善。干细胞移植后3周,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移植干细胞的帕金森大鼠脑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增多,纹状体内可见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Hoechst33324d标记神经干细胞在移植针道附近最为密集,并向远隔部位迁徙。干细胞移植后8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移植干细胞的帕金森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增高(P<0.01)。说明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能够减轻6-羟基多巴胺引起的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7例动脉瘤性SAH后继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恢复良好10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脑积水是动脉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可改善其预后;脑室外引流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别是动脉瘤性SAH后急性、慢性脑积水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familial intracranial aneurysms,nA)指一级亲属或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亲属被确诊颅内动脉瘤.FIA具有与非家族性颅内动脉瘤(NFIA)不同的临床特征和生物学特征[1-2].我们确诊一家父子三人均患动脉瘤,考虑FIA可能,现报告并复习相关文献如下. 病例报告 例1 男64岁.2006年7月因突发头痛伴左上睑下垂4d,CT未见异常,MRA发现左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入院.无高血压病史,无类似病史,无遗传史,吸烟20年,20支/d.查体:左上睑下垂,眼裂变小,左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反射消失,无眼球突出,其他无特殊.DSA检查示左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颈宽2.4mm,体长6.6mm,体宽3.8mm.行显微手术夹闭,术中发现动脉瘤壁很薄,易破裂,夹闭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CCS5-8分患者56例每在应用盐酸纳洛酮4.0mg,随机以56例同等伤情未用盐酸纳洛酮药物治疗病例为对照组。观察意识觉醒、临床征象等。结果:觉醒天数缩短,死亡率和致残率减少。结论:盐酸纳洛酮对于内源性阿片肽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应急性疾病起效快、作用可靠,其使用安全,治疗过程中未见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引生  焦磊  吴旻  蒋明  庄严 《江苏医药》2013,39(16):1906-1908
目的探讨急性脑外伤后血浆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其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创伤患者(PHI组98例,非PHI组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PHI组的DD浓度为(7.08±3.87)mg/L,明显高于非PHI组的(4.34±3.21)mg/L(P<0.05);PHI组的CRP浓度为(5.79±1.13)mg/L,亦高于非PHI组的(2.84±0.22)mg/L(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DD、CRP浓度与PHI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浆DD和CRP浓度有助于预示脑外伤后PH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枕大孔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治疗和病理证实的枕大孔区肿瘤16例,其中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11例,远外侧入路5例.结果 病理类型:脑膜瘤6例,神经鞘瘤9例,皮样囊肿1例.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4例.门诊随访3个月至5年,无症状10例,遗有颅神经功能障碍4例,生活自理1例,部分自理1例.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可提高枕大孔区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我科1994年2月~2006年3月通过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TN)经显微外科治疗13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和诊断、分型及手术入路结合文献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将腰大池引流术应用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共5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S组和D组,D组实施常规腰穿术放脑脊液,S组实施腰大池引流术放脑脊液,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和平均引流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S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优于D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P<0.05);S组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8.53±1.22)低于D组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10.06±2.05)(P<0.05);S组患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组患者的(P<0.05)。结论对实施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予以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并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1997年5月~2002年10月来我科经显微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髓内肿瘤。  相似文献   
10.
背景: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帕金森的有潜力的方法之一。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纹状体移植对帕金森模型大鼠旋转行为及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定点注射毁损黑质纹状体的方法构建帕金森大鼠模型;向造模成功的大鼠纹状体内分别移植1×106(共计20 μL)的第3代胚鼠神经干细胞或等量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帕金森大鼠的旋转行为明显改善。干细胞移植后3周,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移植干细胞的帕金森大鼠脑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增多,纹状体内可见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Hoechst 33324d标记神经干细胞在移植针道附近最为密集,并向远隔部位迁徙。干细胞移植后8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移植干细胞的帕金森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增高(P < 0.01)。说明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能够减轻6-羟基多巴胺引起的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