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先天性小肠闭锁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手术切除病变肠管范围。方法对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及对照组6例非肠道或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足月新生儿尸检小肠标本肠壁S-100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c-kit蛋白进行免疫组化研究。观察闭锁两端肠壁肠神经系统(ENS)、平滑肌和肠间质细胞(ICCs)病理改变及其分布范围,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闭锁近端肠壁S-100、α-SMA和c—kit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远离盲端,以上指标呈逐渐增加趋势。在闭锁近端16cm、远端4cm处,三者病变总体趋于正常。结论小肠闭锁两端肠壁与肠动力密切相关的ENS、平滑肌和ICCs均存在病变。是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道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在患儿小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切除闭锁近端肠管16cm以上,而远端切除4cm.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经肛门Ⅰ期拖出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及短期随访。方法 自2001年10月至今采用该术式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16例,其中常见型14例、长段型2例。结果 全部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0min,术中出血量约10~20ml,切除肠管长约15~25cm,无术中并发症,术后2~3d进食,术后3~6个月排大便正常。结论 经肛门Ⅰ期拖出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998年底起引进西安航空医疗器具厂生产的YX 1型袖珍肛肠疾病治疗器 ,治疗小儿脱肛以及肛门直肠手术后及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的肛门失禁、污粪、便秘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及社会效益。1 一般资料本组 2 6例 ,男 2 4例 ,女 2例 ,最大年龄 8岁 ,最小年龄 1岁 2月 ,平均 3岁 5个月。其中脱肛 19例 ,脱肛最长时间 7年 6个月 ,最短时间 1个月。先天性无肛肛门成形术后及先天性巨结肠Rehbein根治术后肛门失禁、污粪、便秘 7例。2 方法患儿排空大便后 ,有脱肛则先复位 ,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以患儿舒适为准 ) ,把治疗器套入一次性手套的指套…  相似文献   
5.
B超监测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超监测下用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52例,复位成功48例,成功率92%。复位过程影像清晰,复位标准明确。在直视下操作使得复位更安全,避免了患儿和医务人员受到X线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c-Kit+Lin-(CD117)细胞在体外扩增后移植治疗小鼠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小鼠骨髓CD117细胞,将细胞在添加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干细胞因子(SCF),FLt-3配基(FL),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扩增;制备同种小鼠的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成模后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体外扩增的CD117细胞(移植组)或等体积缓冲液(模型组),同时以正常小鼠为对照(正常组),30 d后观察各组小鼠的肝脏病理改变以及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添加上述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能有效扩增CD117细胞;正常组小鼠肝脏无病理改变,模型组呈明显的肝细胞变性和纤维化改变,移植组较模型组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移植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升高和清蛋白(ALB)降低,但移植组上述指标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适剂量的HGF+SCF+FL+TPO+LIF细胞因子组合能有效扩增CD117细胞;CD117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辅助下诊治婴幼儿美克尔憩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实施美克尔憩室切除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孔法腹腔镜组(LD组)和剖腹切除手术组(OD组)。LD组采取头低脚高左侧倾斜位,于脐环下缘及左下腹分别置人5mm Trocar,从回盲部开始探查小肠,找到憩室后,延长脐部切口,将憩室提出腹腔外行切除吻合。OD组取右侧探查切口,找到憩室后切除。结果LD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组优于OD组。结论两孔法腹腔镜技术行美克尔憩室切除术,可充分发挥腹腔镜下探查的优势,减少剖腹探查的盲目性,减少对肠道的干扰,防止肠粘连,创伤少,恢复快,切口美观,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9.
儿童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与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对6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儿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63例中血清淀粉酶升高59例(93.7%),尿淀粉酶升高62例(98.4%);63例均行上腹部B超检查,符合诊断57例(90.5%),42例行CT扫描检查,符合诊断33例(78.6%)。本组非手术治愈7例,囊肿置管外引流术5例,囊肿胃后壁吻合内引流术3例,囊肿腰侧腹膜间隙引流5例,囊肿空肠Roux—YⅠ期吻合内引流术38例,Ⅱ期内引流术5例,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后无一例发生胰瘘。结论 尿、血清淀粉酶与B超、CT检查是诊断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方法。急性囊肿常伴有急腹症表现,应根据病程与囊肿的大小选择治疗方法,慢性假性囊肿采用囊肿与空肠Roux-Y吻合术为有效的内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肠腔内瓣膜切除治疗先天性肠瓣膜狭窄和闭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 1998年我院新生儿外科组对 12例肠膜式闭锁和狭窄患儿行肠腔内瓣膜切除术 ,效果满意。方法和结果在梗阻近端 6~ 8cm处纵行切开肠管 ,切口约 1.0~ 1.5cm ,吸尽盲袋内容物。将一纹式钳从小口进入肠腔并下行作者单位 :3 3 0 0 0 6南昌 ,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至瓣膜处 ,夹住瓣膜中央上提瓣膜。此时再将盲袋下移即可见到瓣膜。在直视下从瓣膜中央剪开瓣膜 ,再沿瓣膜边缘剪除瓣膜 ,有时瓣膜色泽与肠壁粘膜类似 ,可用纹式钳轻拉之 ,如肠管外壁有明显局部凹陷 ,说明所提物为肠壁粘膜 ,切除瓣膜后用细丝线缝合创面 6~8针 ,然后再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