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结了护理17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经验,强调了早期临床观察护理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其临床特征,探讨了采取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发现不明原因的腹胀、肝脾肿大、全身性的脱皮或斑丘疹时,应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须严格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喂养指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做到患儿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NICU患儿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寻找对策。方法检索文献查找相关信息,依据静脉炎分级标准对本科静疗小组护理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找NICU患儿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6种常见原因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论针对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原因在NICU患儿中采用的对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管道护理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一例NICU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的管道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术后各管道是患儿的生命支持,通过护理手段或预见性护理手段,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使该患儿愈后理想.结论 周密的护理计划与措施对术后管道的管理是维持患儿生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NICU患儿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寻找对策。方法检索文献查找相关信息,依据静脉炎分级标准对本科静疗小组护理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找出NICU患儿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6种常见原因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论针对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原因在NICU患儿中采用的对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医疗手段由来已久,是医学心理学与音乐相互结合、交叉渗透的产物。目前音乐疗法在临床的应用愈来愈广,我科在早产儿治疗和护理中辅以音乐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持宫内体位式鸟巢对早产儿体位支持的有效性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0例36周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将早产儿置于改良后的"鸟巢"内保持宫内姿势,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体位,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疼痛评分、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幅度和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根据新生儿听觉、视觉、触觉及运动评估)。结果:实验组患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60±0.86 vs 8.62±0.94,P0.05),实验组日均体重增长明显快于对照组[(30.61±7.09)g vs(27.38±8.33)g,P0.05],实验组日均身长增长明显快于对照组[(0.18±0.055)cm vs(0.16±0.065)cm,P0.05]实验组日均头围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0.15±0.05)vs(0.13±0.05,P0.05],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持宫内体位有利于早产儿体重、身高、头围增长以及神经系统发育,对各种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改善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皮肤烫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其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黏膜常受累,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该病患儿全身几乎无一处是完整的皮肤,每天有大片的皮肤脱落。静脉输液就成了护理上最为棘手的问题,穿刺及固定难度大,随着皮肤的脱落,固定的胶布也随之松脱。为了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笔者所在科室大胆将PICC应用于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患儿,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男,19 d,因全身皮肤脱皮2 d,于2009年3月18日由门诊收入,查体:T 37.4℃,HR 136次/min,RR 52次/min,G_4P_2,孕39~(+6)周,出生体重3.45 kg。患儿全身皮肤大片脱皮,散在红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皮肤烫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其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黏膜常受累,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该病患儿全身几乎无一处是完整的皮肤,每天有大片的皮肤脱落。静脉输液就成了护理上最为棘手的问题,穿刺及固定难度大,随着皮肤的脱落,固定的胶布也随之松脱。为了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笔者所在科室大胆将PICC应用于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患儿,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采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采集300例孕龄18~40周胎儿,其中正常胎儿210例,胎儿CHD 90例的心脏容积图像,并存储分析心脏容积数据.结果300例胎儿皆成功获得满意的二维和三维四维(3D/4D)四腔心切面的图像.通过STIC技术获得的容积数据显示了一系列相互垂直的三维平面图像即(A平面、B平面、C平面),对其中的每一幅图像都可通过旋转、平移进行控制、分析、切割或三维\四维重建图像,可获得比常规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更多的切面及信息;90例胎儿CHD中146个心脏结构细节异常,二维超声和STIC技术对心脏结构异常的细节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44%(97/146)和97.26%(142/146).结论3D/4D STIC技术比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更快捷地提供更多的观察心脏解剖结构的切面和信息,且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NICU患儿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防控及其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NICU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应用PDCA管理模式护理PICC置管的64例患儿为观察组,以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以常规模式护理PICC置管的65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治疗恢复情况及带管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病率为1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8%,静脉炎发生后的观察组的治疗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平均带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O.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PDCA管理模式对NICU患儿置管后静脉炎的防控及提高置管后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