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34例血液病患者,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5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TM)1例,肿瘤性血液病18例;进行无关供者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11例,同胞供者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7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16例.移植前采用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者氟达拉滨强效免疫抑制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GVHD的预防采用短程的甲氨蝶呤(MTX)联合环孢素A(CsA).观察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特点以及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相关因素.结果 NST的植入率为91.2%.移植后7例肿瘤性血液病患者形成了供、受者造血细胞混合嵌合体(MC),给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2~9次后,例由MC转变为供者造血细胞完全嵌合体(FDC).随访12(3~96)个月,共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5例,GVHD 15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年龄大的肿瘤性血液病患者经以ATG为基础的NST后,再给予DLI,其cGVHD的发生率高,且合并感染,对治疗的反应差;而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NST患者发生cGVHD后治疗反应较好.移植100 d前后患者分别死亡3例和5例,其中3例死于广泛性cGVHD.结论 患者的年龄大、有合并症、以ATG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肿瘤性血液病是NST后患者并发cGV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方法 从脐血中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细胞表面抗原;以此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滋养层.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8天,在第0、7、10、14及18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34+、CDl33+细胞数、集落形成单位数和(G2+M+S)期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①从脐血中分离、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表达CD29、CD105和CD44,但不表达CD34和CD133;②外源性细胞因子及脐血源间充质下细胞均支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扩增,但以细胞因子联合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组效果最好,在第10天上述榆测指标达到峰值,分别为第0天的(6.91±1.91)、(7.75±1.24)、(6.49±1.33)、(15.62±1.29)和(28.26±6.58)倍,且维持造血至少18天.结论 ①从脐血巾能成功分离、培养出间充质下细胞,并完成细胞表型的初步鉴定;②外源性细胞因子联合脐血源间允质干细胞可有效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3.
邓婷芬  李庆山  周铭 《海南医学》2011,22(12):26-29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简捷判断恶性血液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方法。方法 37例次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的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采集前进行外周血白细胞(WBC)、单个核细胞(MNC)比例测定及其绝对计数,以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应用流式细胞术(FCM)监测CD34+细胞计数。结果采集产品的MNC中位数为1.7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1.35×106/kg;MNC绝对计数是产品MNC和CD34+细胞总量的唯一相关指标,而外周血WBC计数和MNC比例与采集产品MNC和CD34+细胞总量无关。进一步分析提示MNC绝对计数达10×108/L单次采集效率提高,中位CD34+细胞采集量达1×106/kg以上,可作为启动采集的阈值。结论外周血MNC的绝对计数能快速、简便地动态监测外周造血干细胞的变化,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快捷、经济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米托蒽醌联合替尼泊苷(MT)方案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诱导缓解中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并观察疗效与白血病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方法 将33例M5患者按治疗史分两组:初治组23例(A组)、DA(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或HDA(三尖杉酯碱、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 1个疗程无效组10例(B组)。按核型预后分两组:预后中等组29例(C组),预后不良组4例(D组),均采用MT方案2个疗程诱导缓解,分别统计4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MT方案对A、B组的M5诱导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3 %(19/23)及60 %(6/10),有效率达91 %(21/23)及70 %(7/10)。C、D组CR率分别为83 %(24/29)及25 %(1/4),有效率为88 %(26/29)及50 %(2/4),其中复杂核型CR率为0(0/3),非复杂核型的11q23染色体异常患者一次化疗达CR率100 %(4/4)。MT方案对M5化疗后白细胞最低点在第(7±3)天出现,为(0.4±0.2)×109/L,白细胞<1×109/L时间达(8±5)d,未见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MT方案简单有效、较安全,是治疗M5的较佳化疗方案,对1个疗程DA、HDA方案无效者亦可试用。MT方案化疗疗效与核型预后分组有关,对11q23染色体异常的M5患者疗效较好,对复杂核型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人类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干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的能力。方法应用EUSA方法,测定两种细胞分泌的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并且进行对比。结果人脐血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均可分泌TPO、SCF和IL-6等支持造血生长因子。但是相同生长条件下,两种细胞分泌的因子浓度不同。人脐血基质细胞分泌SCF的量(575.7±40.2pg/ml)高于骨髓基质细胞(482.2±17.7pg/ml),而人脐血基质细胞分泌IL-6(469.7±27.2pg/m1)的量(低于同期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935.19±35.4pg/ml),人脐血基质细胞TPO分泌的量(195.5±7.3pg/ml)与骨髓基质细胞(172.2±9.3pg/ml)相近。结论人脐血基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都具有分泌支持造血生长因子的能力,但是分泌量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前,常用的预处理药物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氟达拉滨(Flu),我们对采用Flu者和ATG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预处理对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umbilical cord blood,UCB—MSCs)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UCB—MNCs)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方法从脐血中培养出UCB—MSCs,检测其表面抗原,并以此作为滋养层细胞,将UCB—MNCs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0d,检测有核细胞总数(MNCs)、CD34^+.CD133^+细胞数、集落形成单位数(CFU)和(G—M+S)期细胞含量的变化。结果从脐血分离、培养出UCB—MSCs,稳定表达CD29、CD105和CD44,不表达CD34和CD133。外源性细胞因子及UCB—MSCs均支持UCB—MNCs的扩增,但以细胞因子联合UCB—MSCs组效果最好(P〈0.05)。结论从脐血中能成功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完成细胞表型的初步鉴定。外源性细胞因子联合UCB—MSCs可有效扩增UCB—MNCs。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非细胞毒性浓度(5、10、20 ng/ml)青蒿琥酯作用SHI-1细胞后培养上清液VEGF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有或无青蒿琥酯作用时,SHI-1细胞表面VEGFR-1及VEGFR-2阳性表达率。结果 培养24、48 h后,无青蒿琥酯作用的 SHI-1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980.3±2.2)、(982.4±2.3)pg/ml,VEGFR-1表达率分别为(5.40±3.11)%和(4.45±2.85)%,VEGFR-2表达率分别为(13.90±2.26)%和(13.95±1.96)%。 5、10 、20 ng/ml青蒿琥酯作用24 h后,SHI-1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234.6±1.8)、(114.9±1.6)、(108.8±1.5)pg/ml,作用48 h后分别为(62.3±1.7)、(60.9±1.6)、(32.7±1.7)pg/ml,与培养相同时间无青蒿琥酯组相比,VEGF浓度明显下降(均P<0.05),且相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24 h与48 h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10 、20 ng/ml青蒿琥酯作用24 h,VEGFR-1阳性率分别为(4.30±2.21)%、(4.20±1.37)%和(3.90±1.86)%,作用48 h后分别为(3.80±2.87)%、(3.60±1.73)%和(3.00±1.82)%,相同作用时间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组间及相同浓度作用不同时间组间VEGFR-1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作用24 h后,SHI-1细胞VEGFR-2阳性率分别为(4.40±1.15)%、(3.10±0.68)%和(1.10±0.72)%,作用48 h后分别为(3.00±1.68)%、(2.20±0.93)%和(0.60±0.92)%,3个不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相同时间后VEGFR-2表达率降低(均P<0.05),相同浓度作用24与48 h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HI-1细胞株高分泌VEGF,青蒿琥酯可下调VEGF分泌及VEGFR-2的表达,而对VEGFR-1表达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6例患者中1例ABO血型主要不合,5例次要不合;2例脐血,1例外周血干细胞,3例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对主要不合者骨髓用重力沉降法去除红细胞,对次要不合骨髓以离心分离方法去除血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及脐血未经处理直接输注。结果 6例均成功植入,仅在输注干细胞时发生短暂轻微溶血,而无延迟性溶血反应及移植后红系造血延迟。结论 ABO血型不合可顺利进行Allo-HSCT,获得干细胞的植入,移植前后防止溶血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利用磁力搅拌悬浮培养装置大规模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祖细胞,从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基stemspan添加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及血小板生成素为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先研究磁场(25和50mT)对静态扩增培养的造血祖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再研究磁力搅拌悬浮大规模培养对造血细胞总数扩增、造血集落形成和表面分子标志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0,25和50mT磁场组和磁转子组,细胞总数扩增倍数和造血集落形成数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区别(P〉0.05)。经过7天的扩增培养,磁力搅拌悬浮大规模培养细胞总数扩增倍数为2.8±0.45,高于静态培养细胞总数扩增倍数(2.1±0.48)(P〈0.01);磁力搅拌悬浮培养组形成的红系集落数(1983.5±582.6)、粒-巨噬细胞集落数(186.4±62.7)明显高于静态培养形成的相应的造血集落数(分别为1396.2±425.7和136.5±40.8)(P均〈0.05):磁力搅拌悬浮扩增后造血干细胞(CD34^+、CD34^+/CD38^-或CD133^+)比例分别为(0.9±0.34)%、(0.7±0.21)%和(1.1±0.35)%,低于静态培养的干细胞比例[分别为(1.4±0.35)%、(1.2±0.34)%和(1.6±0.68%)](P均〈0.05);但是,归巢相关分子CD184和CD62L高于静态扩增培养..结论:磁力搅拌悬浮装置可能有利于脐血造血祖细胞规模扩增,本研究结果还有待于动物实验及临床移植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