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日常性体力活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风险的关联度。 方法: 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对67例PMOP患者(病例组)和67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目前体力活动水平进行调查。将总体体力活动水平分为体力不足、体力活跃和高度活跃;将职业性、交通行程性、家务劳动和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分为单项体力不足和体力活跃。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以OR值和95%CI表示体力活动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的关联程度。 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总的体力活动水平、交通行程性、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病例组总体体力不足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0.9% vs 6.0%);而体力活动水平达到高度活跃的比例低于对照组(35.8% vs 67.2%)。交通行程性体力活动可以降低PMOP的发病风险(OR=0.223, 95% CI:0.058~0.856);职业性、家务性体力活动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方式中,步行或慢跑可能是防治PMOP的有效途径(OR=0.064, 95%CI:0.007~0.563)。结论:包括体育锻炼在内的负重性体力活动可能有助于降低PMOP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生活方式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包括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等)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经双能X线吸收法(DXEA)测定腰椎骨密度并确诊后,对220名绝经后妇女进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调查.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并结合专业依据确定了27个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OR值与95%CI反映与疾病危险性的关联程度.结果 对照组在经常喝豆浆、日照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肉蛋类膳食为主方面的情况明显多于病例组(均P<0.05).锻炼方式中,步行、力量练习、太极拳、健身舞蹈、爬楼梯这几种运动方式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混杂因素校正后,总体力活动和交通行程性体力活动水平得到活跃、跳健身舞蹈、青少年时期爱好体育运动、经常喝豆浆、肉蛋类膳食为主对PMOP发病风险的影响仍然存在,是PMOP的保护因素.结论 生活方式与PMOP发病风险有关.总体力活动和交通行程性体力活动水平活跃、跳健身舞蹈、经常喝豆浆、肉蛋类膳食为主、青少年时期爱好体育运动均可降低PMOP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身运动处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心肺机能、肌肉力量与腰背疼痛的效果,为围绝经妇女科学健身提供依据。方法:以围绝经期妇女(40~60岁)为研究对象,遵循个人意愿,将受试者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按照健身运动处方进行有指导的运动,对照组未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分别在0、3和6个月测量心肺机能、肌肉力量及腰背部疼痛等指标...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妇女体力活动水平与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日常性体力活动对绝经后妇女骨量的影响。方法将222名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56.51±8.33岁)按体力活动水平分为3类:体力不足、体力活跃、体力高度活跃,比较3组之间腰椎骨密度、骨矿含量和腰椎骨面积。结果不同体力水平之间平均腰椎和第1~4腰椎骨密度值不同(F=10.818,P=0.000;F=11.060,P=0.000;F=7.309,P=0.001;F=11.703,P=0.000;F=12.347,P=0.000),体力高度活跃组平均腰椎和第1~4腰椎骨密度值高于体力不足组和体力活跃组(P分别为0.003、0.006;0.009、0.000;0.015、0.001;0.002、0.000;0.000、0.000),而体力活跃组与体力不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86、0.579、0.967、0.942、0.520)。骨矿含量L1、骨矿含量L4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间不同(F=4.172,P=0.017;F=3.690,P=0.027),体力不足组骨矿含量L1低于高度活跃组(P=0.006),骨矿含量L4明显低于体力活跃组和高度活跃组(P分别为0.017、0.009)。除L3骨面积无差异(F=2.844,P=0.060)外,其余腰椎L1,L2,L4骨面积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间有差异(F=6.478,P=0.002;F=5.370,P=0.005;F=6.197,P=0.002),体力活跃组腰椎L1,L2,L4骨面积均大于体力不足组和高度活跃组(P分别为0.001、0.005;0.028、0.002;0.028、0.001)。结论体力活动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动干预方案对延缓绝经后骨量丢失的效果,并对骨密度变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绝经后2~10年之间的妇女,平均年龄(52.6±4.4)岁。遵循个人意愿分为运动组(n=45)和对照组(n=36),运动组要求遵循运动方案进行锻炼,对照组未参加任何方式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观察期为12个月。在0、12个月时测量腰椎L1~4和股骨上端骨密度。分别在0、3、6个月时评定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骨密度变化率,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骨密度改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运动组中有36人完成运动干预实验,12个月后,运动组和对照组腰椎L1~4及髋骨骨密度值和基线值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但运动组第4腰椎、平均腰椎骨密度变化率以及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骨密度变化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对第4腰椎、平均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变化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肉力量是影响骨密度变化率的重要因素,肌肉力量增强有助于减少骨量丢失。结论本研究设计的运动方案可有效延缓负重部位骨量丢失,肌肉力量练习是运动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时期体力活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士琳  杜玉开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73-4775
目的:探讨青少年时期的体力活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2月在我院就诊患者134例,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调查两组青少年时期的体力活动情况(包括参加专项训练情况和是否爱好体育活动),同时调查人口社会学特征,月经史、婚育史、目前体力活动水平等。结果:对照组和病例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补钙、月经婚育史和母乳喂养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时期爱好体育活动,经常进行负重或冲击性活动可以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危险(OR=0.208,95%CI:0.100~0.432;OR=0.207,95%CI:0.099~0.430);对目前体力活动水平、生育期使用避孕药、绝经后使用激素替代等混杂因素校正后,青少年时期爱好体育活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危险的影响仍然存在(OR=0.237,95%CI:0.081~0.693)。但病例组和对照组青少年时期参加专项训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时期体力活动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可降低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女性体力活动现状,分析体力不足者特征,以甄别健身教育的重点人群.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湖北省武汉市1 359名成年女性体力活动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力不足的危险因素.结果总体体力不足者占26.8%,体力活跃率为45.7%,27.5%达到高度活跃;18~35岁女性体力不足比例较高(P<0.01),尤其18 ~25岁组职业性、家务劳动性、交通行程性、休闲性及总体体力不足比例均最高,分别为78.7%、75.9%、94.4%、76.9%、49.1%,硕士/博士学历者以上体力不足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4.0%、78.2%、86.6%、77.3%、51.3%,行政人员交通行程性、家务劳动性及总体体力不足比例最高,分别为75.5%、82.6%、39.1%;易出现总体体力不足的特征按强弱顺序依次为:年龄为18 ~35岁、无锻炼习惯、硕士/博士学历、从事职业为办公室工作.结论武汉市成年女性总体体力不足情况易出现在年龄较轻、或具有硕士/博士学历、或从事行政工作的女性群体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