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补片(聚丙烯合成网片和生物补片)在前盆底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更为适宜的前盆底重建手术方式及材料。方法:40例行前盆底重建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5例采用聚丙烯网片的骨盆底修复系统(Prolift)的前盆底重建系统行前盆底重建术(Prolift组),余15例采用美国Cook公司研发的百得塞(Biodesign)生物补片行前盆底重建术(Cook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随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ok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Prolif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残余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lift组术后2例(8.0%)发生补片侵蚀,2例(8.0%)出现阴道疼痛,1例(4.0%)出现复发;Cook组术后1例(6.7%)出现阴道壁血肿,无补片侵蚀及复发。结论:生物补片与聚丙烯网片比较,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生物补片在术后近期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动脉新辅助化疗和全身静脉新辅助化疗的卫生经济学状况。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科住院行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LACC患者68例,按其化疗途径分为动脉化疗组(36例)和静脉化疗组(32例)。比较两组化疗近期疗效、疗程、不良反应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两组化疗近期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6%vs.93.75%,P>0.05);静脉化疗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作用均重于动脉化疗组(43.75%vs.33.33%,40.6%vs.13.89%,P<0.05);静脉化疗组化疗期间总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总住院时间、总化疗时间、首次化疗距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动脉化疗组(P<0.01)。结论动脉新辅助化疗与静脉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相当,但动脉新辅助化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明显降低,符合卫生经济学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新辅助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RNA干扰沉默survivin基因在抑制卵巢癌裸鼠移植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pshRNA-survivin在体内是否能抑制卵巢癌移植瘤体的生长.方法 建立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pshRNA-survivin,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的survivin表达情况,TUNEL检测移植瘤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shRNA-survivin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减缓肿瘤生长速度.结论 pshRNA-survivin明显抑制了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RNA干扰沉默mdrl基因后化疗药物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ADM增殖的影响.方法:RT-PCR检测靶向于mdrl基因的小发夹状RNA(pshRNA-mdrl)对SKOV3/ADM细胞内mdr1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法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测定pshRNA-mdrl联合化疗药物阿霉素对SKOV3/ADM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pshRNA-mdrl能抑制SKOV3/ADM细胞mdr1mRNA的表达,pshRNA-mdr1联合阿霉素明显抑制SKOV3/ADM细胞的增殖.结论:靶向于mdr1的pshRNA联合阿霉素能显著抑制SKOV3/ADM的增殖,增敏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玉盆滴注液系列方配合正压式多用灌注器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患者例随机分为3组各100例,西药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普通灌肠组采用玉盆滴注液系列方配合吊桶式中药直肠灌肠治疗;正压灌肠组采用玉盆滴注液系列方配合正压式多用灌注器灌肠治疗,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正压灌肠组为92.0%,普通灌肠组为81.0%,西药组为68.0%。正压灌肠组、普通灌肠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正压灌肠组与普通灌肠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正压灌肠组、普通灌肠组、西药组复发率分别为8.0%、9.0%、17.0%,西药组复发率高于前2组(P0.05);普通灌肠组与正压灌肠组复发率相当(P0.05)。结论:正压式多用灌注器中药直肠灌注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并随卵巢激素的变化出现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和血肿,最常发生于盆腔腹膜和卵巢。EM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可达10%~15%[1-2],其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其发生发展多认为与雌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患者接受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手术前后的下尿路功能进行检查,探讨尿动力力学检查的价值。方法 50例ⅠA2~ⅡA期宫颈癌患者在宫颈癌根治术前及术后接受尿动力学检检查,包括充盈性膀胱测压和压力流率同步测定。结果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术后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有明显变化。术后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排尿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明显下降。而膀胱初始尿意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明显高于术前。术后平均尿流时间比术前延长。术后3个月下尿路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下尿路功能改变明显,尿动力学检查对术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义。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且近年来的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EM为良性病变,但具有与恶性肿瘤相似的生物学行为,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育功能,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在位内膜决定论"是较公认的发病学说<'[1]>.随着对EM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深入研究,有学者发现,EM可能是一种表观遗传性疾病,同源盒(homeobox,HOX)基因HOXA10的异常表达及异常甲基化模式与其发病及不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HOXA10基因与EM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内流产后服务(post abortion care,PAC)模式对降低育龄女性重复流产率及再次非意愿妊娠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由持证的PAC咨询师使用我院自主开发的专业软件,为患者建立PAC咨询档案,对研究对象及其伴侣进行单独咨询与流产术前、术后健康宣教,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随访,分析其避孕措施落实率及流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再次非意愿妊娠率及重复流产率。结果初诊妇女对人工流产与避孕知识的了解普遍较低,流产干预后1个月进行随访时,对人工流产与避孕知识得分≥10分者达92.9%,较初诊时的80.6%明显提高;研究对象有效避孕措施使用率显著提升,再次非意愿妊娠率、重复流产、流产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医院内实施PAC使流产妇女得到高效、长期、操作性强的科学避孕知识及健康教育,使妇女掌握了有效的避孕方法,降低了重复流产率,减少流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中造血生长因子(HGFs)的表达水平,评估HGFs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血清标本,酶联免疫法检测HGFs表达水平[包括干细胞因子(SCF)、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检测宫颈癌肿瘤标记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表达,对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GM-CSF、G-CSF和M-CSF在宫颈癌及CIN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GM-CSF和M-CSF在宫颈癌患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患者(P<0.05),SCC-Ag在宫颈癌患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M-CSF、GM-CSF、G-CSF、SCC-Ag诊断宫颈癌的特异度均较高,其中M-CSF诊断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SCC-Ag,M-CSF与SCC-Ag组合后诊断水平高于单独应用SCC-Ag.结论 对HGFs的深入研究可能为寻找新的宫颈癌肿瘤标记物开辟新的途径,尤其是M-CSF具有作为一个良好的宫颈癌和CIN标记物的潜能,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及CIN的可能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