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男性与泌尿生殖系有关的多原发恶性肿瘤2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与泌尿生殖系有关的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1972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与泌尿生殖系有关的多原发恶性肿瘤男性患者41例,其中老年患者24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泌尿生殖系有关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占同期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患者的4.8%,其中老年患者占58.5%。24例老年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73岁,第一部与第二癌平均间隔为2.3年,泌尿生殖系统与消化系统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附39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72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39例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5.0%,平均发病年龄65岁(第一癌),第一癌与第二癌平均间隔3.7年。34例随访0.3~16.5年,平均6.4年。19例死亡,直接死因为第二癌者16例。结论 多原发恶性肿瘤在泌尿外科并不少见,对第二癌的诊疗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及其密度 (PSAD)及移行带密度 (PSA TZ)在前列腺癌筛选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3例血清PSA <2 0ng/ml的因怀疑前列腺癌而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 ,对PSAD及PSA TZ与活检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活检结果前列腺增生 (BPH)10 0例 ,前列腺癌 (PCa) 5 3例。BPH和PCa组平均PSAD分别为 (0 13± 0 11)和 (0 30± 0 2 1)ng·ml-1·ml-1,PSA TZ分别为 (0 2 6± 0 2 0 )和 (0 78± 0 71)ng·ml-1·ml-1,PCa组明显升高 ,均为P <0 0 1。以前列腺体积 5 0ml或移行带体积 2 5ml为界 ,体积较小BPH和PCa组间的平均PSAD和PSA TZ差异更明显。PSAD及PSA TZ的ROC曲线下面积 (分别为 0 73及 0 74)明显大于PSA(0 5 7) ,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当血清PSA <2 0ng/ml时 ,PSAD及PSA TZ在前列腺癌的筛选中要优于PSA ,但应根据前列腺或移行带体积调整他们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临床参数和磁共振成像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联合临床参数分期和磁共振成像(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手术者术前经血清。PSA(临界值16.3ng/ml)加系统6~8针穿刺后Gleason评分(临界值6分)或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临界值34%~50%)进行临床分期及MRl分期以预测术后病理分期,评价术前联合临床参数分期和MRI分期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结果53例中,术前血清PSA加Gleason评分低于临界值,临床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T,)20例,术后有25.0%(5/20)为T3;术前血清PSA加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低于临界值,临床分期为T2 20例,术后30%(6/20)为T3。术前临床参数分期为T,者术后分别有30.3%(10/33)和30.3%(10/33)为T2。MRI诊断的48例前列腺癌者中,术前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L),术后病理分期42.4%(14/31)为T3,其中1例为T2N1;术前MRI分期为T3者,术后11.8%(2/17)为T2,5.9%(1/17)术后为T3cN1。联合临床参数分期和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r=0.449,P=0.001),且能预测病理结果(X^2=10.739,P=0.001),3种分期方法之间对前列腺癌病理结果的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5,P=0.859)。血清PSA加穿刺后Gleason评分或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临床分期和MRI分期对局限于前列腺内肿瘤的预测(PPV)分别为75.0%(15/20)、70%(14/20)和54.8%(17/31);对浸润包膜及包膜外肿瘤的预测(NPV)分别为69.7%(23/33)、69.7%(23/33)和88.2%,(15/17)。结论 联合临床参数分期和MRI分期能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分期。前者能更好地预测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而MRI分期能更准确地预测肿瘤对前列腺包膜及包膜外浸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北京医院2001~2007年收治的2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探讨诊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诊治经验.结果术前确诊22例,19例行手术,术后病理报告18例为移行细胞癌,1例为移行细胞癌并小灶性鳞癌.结论联合应用B超、IVP、膀胱镜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尿脱落细胞、CT、 MRI、输尿管镜等不同检查手段可提高术前明确诊断率,B超是基本筛查手段,膀胱镜 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足关键检查手段;治疗以手术为主,患侧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佳选择;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分级,提高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手术切缘阳性的临床意义,以及相关临床参数对手术切缘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63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实施前列腺根治术,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病理分期、术前血清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对手术切缘阳性的影响.结果 63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T2a 19例,切缘阳性1例;T2b ll例,切缘阳性4例;T3a12例,切缘阳性0例;T3b 8例,切缘阳性4例;,r3c 10例,切缘阳性5例.病理分期与手术切缘阳性成正相关(r=7.166,P=0.007),且对手术切缘阳性有意义(χ2=15.326,P=0.004).本组偶发癌3例,切缘阳性1例.血清PSA异常63例,其中血清PSA<10ng/ml 24例,术后切缘阳性4例,血清PSA>10ng/ml 39例,术后切缘阳性12例,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2.236,P=0.135).穿刺后Gleason评分60例,其中<7分40例,切缘阳性8例,>7分20例,切缘阳性7例,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1.600,P=0.206).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60例,其中<33%例,切缘阳性3例,>335例,切缘阳性12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3.863,P=0.049).结论 血清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切缘阳性无影响,而穿刺阳性百分率对手术切缘阳性有意义,同时手术者经验和手术技能对手术切缘阳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26例老年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别出现的骨痛、贫血、尿路梗阻、顽固性血尿及下肢和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分别予多种止痛剂(24例)、博宁(14例)、氯化锶(6例)、外放射(9例)、间断输血(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7例)、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8例)、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4例)、经膀胱镜电灼止血(6例)及冲洗引流术(6例)等治疗。结果26例中,10例死亡,16例存活;博宁治疗的14例每次治疗疼痛缓解1~3个月;外放射治疗的9例疼痛缓解期4~6个月;^89Sr治疗的6例每次治疗疼痛缓解约1个月;4例肾盂穿刺造瘘的患者维持4~14个月,血尿素氮及肌酐均无明显增高;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7例排尿症状改善维持3~25个月;贫血的9例经间断输血后血红蛋白维持在90g/L以上;7例下肢水肿的患者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结论骨痛、贫血、尿路梗阻、血尿及下肢水肿等是晚期前列腺癌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危害极大,应采取综合措施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17岁。因右侧腰腹胀痛1个月,伴低热,于1998年6月10日入院。查体:体温37.5℃,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心肺未见异常。右肋缘下可触及约10.0cm×8.0cm×7.0cm包块,质硬,活动,无压痛。...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病人阴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D)病人阴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52例血管性ED病人分别采取海绵体内注射试验和阴茎彩色双功能超声等检查,分析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52例血管性ED(动脉性ED 14例,静脉性ED 26例,混合血管性ED 12例)病人在阴茎勃起的充盈、勃起、充分勃起和强直勃起期均有明显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充盈、勃起期延长,充分勃起和强直勃起减少等.结论血管性ED会发生明显的阴茎血流动力学变化,了解该变化有助于其正确诊断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睾酮及雄激素拮抗剂比卡鲁胺对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FCG生长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FCG,加入睾酮,使各组终浓度为10^-10、10^-9、10^-8、10^-7、10^-6、10^-5mol/L。另外,在以上浓度的各睾酮组中同时加入比卡鲁胺,使比卡鲁胺的终浓度为10、50μmol/L,应用5-溴脱氧尿核苷掺入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水平。结果 培养72h后,对照组LNcap-FCG细胞的吸光度(A)值为1.2411,睾酮在低浓度(10^-10、10^-9、10^-8、10^-7mol/L)时对LNcap-FCG细胞的生长起促进作用,A值分别为1.4247、1.5463、1.5110、1.4609;而在较高浓度(10^-6、10^-5mol/L)时,则对LNcap-FCG细胞的生长起抑制作用,A值分别为1.1239、0.9967;比卡鲁胺在两种浓度时对LNcap-FCG细胞的生长皆有抑制作用,而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睾酮对LNcap-FCG细胞的生长依浓度关系呈双向作用,比卡鲁胺依浓度关系抑制LNcap-FCG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