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一例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孕妇。患者32岁,孕35周+2因"咽痛4 d,发热3 h"入院。入院前曾至湖北孝感应城,回家隔离期间发病。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7 h后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气促、头晕,迅即出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考虑病情严重,且有2次剖宫产史,行紧急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血气分析示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术中娩出一男婴,2700 g,1 min Apgar评分1分(心率20次/min),经复苏抢救,5和10 min评分均为1分,家属放弃抢救后死亡。产妇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同时给予其他支持治疗。入院时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于分娩后报告为阳性,遂转入定点医院治疗。患者术后26 d体外膜肺氧合脱机成功,术后36 d脱离呼吸机,进入康复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气管内滴入以氨溴索为载体的布地奈德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出生后早期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布地奈德混合剂,观察组气管内滴入大剂量氨溴索和布地奈德混合剂,均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比较两组早产儿NRDS的发生情况、NRDS治愈率、有创机械通气率和纠正胎龄36周时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早产儿发生NRDS 32例,未发生NRDS 9例;观察组早产儿发生NRDS 28例,未发生NRDS 18例。两组NR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92,P=0.0838)。治疗后两组均无NRDS新发病例,对照组NRDS治愈率为97%(31/32),观察组NRDS治愈率为96%(2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2,P=0.9900)。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率为31%(10/32),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率为32%(9/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9,P=0.9574)。出院后纠正胎龄36周时随访,对照组失访1例,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死亡2例(5%),观察组死亡3例(7%),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9,P=0.7402)。结论早产儿出生后早期气管内滴入大剂量以氨溴索为载体的布地奈德,配合nCPAP,能有效防治NRDS,取得以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载体的布地奈德相同的疗效。其药源广、价廉、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新生儿血液标本采集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而在临床治疗中又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我院儿科自2002年开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以来,均采用股静脉采血,成功率达98%。因新生儿四肢静脉细小,颈外静脉未发育,且感染机会多,不安全,故不采用。股静脉比较固定,静脉粗,只要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通过临床实践摸索到最佳的定位穿刺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应用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对应用PICC置管行静脉输液74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并发症,总结防护对策.结果 74例患儿均置管成功,置管后发生静脉炎5例、血栓性堵管2例、败血症1例、导管漂移2例,发生率分别为6.8%、2.7%、1.4%、2.7%,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间为1~85 d,平均留置12.3d,95.9%患儿完成输液计划.结论 成熟的PICC置管技术和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孕激素对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NVEC)释放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人原代HUVEC,克隆构建HMGB1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14b-HMGB1;用不同浓度的原核表达纯化的HMGB1(0、10、100、500、1000 ng/ml)蛋白和不同浓度的孕酮(0、0.1、1、10、100mmol/L)刺激HUVEC,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6的表达水平;用500 ng/ml的HMGB1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孕酮联合作用刺激培养的HUVEC,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6的表达水平;分析孕酮对HMGB1诱导IL-6影响的剂量效应.结果 不同浓度的HMGB1刺激HUVEC后发现,低浓度HMGB1可轻度下调IL-6的分泌表达,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一定浓度以上则可使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不同浓度孕激素对HUVEC产生IL-6没有明显影响,但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HMGB1对IL-6的分泌(P<0.01).结论 HMGB1可诱导HUVEC释放炎性细胞因子IL-6,而孕激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这些炎症因子的释放,这为孕激素在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保护作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预警评分用于危重新生儿病情评估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12月我科进行治疗的危重新生儿24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6月我科进行治疗的危重新生儿23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观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并对两组临床指标、家属满意度以及两种评分系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平均救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CU入住率、转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痊愈出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评分系统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危重新生儿病情评估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均较高,可有效降低危重新生儿转NICU率,缩短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病原菌分布,为防治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9月-2012年9月新生儿科住院的148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病原菌分布.结果 共有89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0%;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其次为血液系统及消化道,分别占34.8%、21.3%、14.6%;孕周<37周、出生体重<3.0 kg、有侵入性操作的患儿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孕周≥37周、出生体重≥3.0kg、非侵入性操作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7 d的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住院时间≥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58.4%,革兰阳性菌28株占36.4%,真菌4株占5.2%.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周、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等,加强新生儿的预防和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