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药性并非一种新的现象。全球因感染而造成的死亡病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麻疹、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率可从零到几乎100%,有时对二、三线药物的耐药性已严重影响疗效。此外,耐药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新出现的病毒耐药性问题,以及贫困和边远地区人群中被忽视的不断增加的寄生虫病耐药性问题等,大大加重了全球负担,人类开始认识到耐药性是一个社会问题。耐药性已威胁到全球稳定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8岁,发现口腔、手背及肺部多处肿物20余天,无明显自觉症状。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上颚可见2个蚕豆大小暗红色结节,左手背可见一鸽蛋大小暗红色结节,表面光滑,质硬,活动度差。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全身多处转移癌(脑、淋巴结、肺、胃肠道、双肾、多处骨及肌肉间转移)。口腔内上颚结节病理结果:肿瘤细胞分化较差,局部区域可见骨样基质、软骨样结构及肿瘤骨,免疫组化角蛋白阴性,S100局灶性阳性,波形蛋白阳性,CD99阳性,P63阳性,Ki67阳性(60%),考虑右侧上颌骨骨肉瘤。手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全层弥漫性中等至较大的组织样细胞浸润,细胞有异形性,局部区域可见红染不规则的骨样基质及肿瘤骨;免疫组化Ki67阳性(60%),CD3、CD10、CD20、Bcl?2、BCl?6均阴性。诊断:骨肉瘤皮肤转移。患者放弃治疗,发病6个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3.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目前治疗该病的第一、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消除肺炎支原体的症状和体征效果  相似文献   
4.
醒脾养肺散治疗小儿久咳1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反复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病后,常遗留咳嗽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笔者用我院儿科协定处方自制中成药醒脾养肺散治疗小儿久咳,收到较好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4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12岁,平均年龄7 岁;病程最短2W,最长半年,平均30d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结节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一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所采取的术式。结果 96例患者无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结论 甲状腺一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可作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7.
目前无张力疝修补理念在临床上获得广泛认同,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76例腹股沟区疝患者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西药口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中西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科学依照。方法将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疗法,观察2组疗效和患者治疗前后CD4+,CD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高于对照组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8+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西药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理想的效果,能显著改善T细胞的免疫功能,具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蓟补肾止血汤对小儿尿血的疗效。方法:以本院小儿尿血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除常规西医治疗外,治疗组加用芪蓟补肾汤,对照组加用血尿胶囊,进行至少两个疗程的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镜下血尿有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蓟补肾汤对小儿尿血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心包积液的病因构成,分析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布、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209例因心包积液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包积液病因构成依次为恶性肿瘤性居第1位,非特异性居第2位,结核性居第3位,心力衰竭性居第4位。结论恶性肿瘤性心包积液居首位,关注心包积液病因及临床分型,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