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边丽华  邹琳  周冰谦  刘伟  周洁  王晓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3):4344-4349
该文研究了镧对丹参毛状根中活性物质积累及其合成途径中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土壤因子镧影响丹参药材品质形成的环境机制奠定基础。采用HPLC测定丹参毛状根中活性物质含量;采用Tiangen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RNA,采用Takara反转录试剂盒合成c DNA,采用PCR荧光定量试剂盒进行实时定量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镧处理对丹参毛状根内丹参酮类和酚酸类的积累表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处理后9 d其酚酸类成分含量达到峰值,丹参酮类成分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 d内);镧处理后丹参体内活性物质积累的峰值时间相对滞后于酶基因表达的峰值时期,FPPS,TAT,HPPR 3个酶基因与丹参酮ⅡA、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暗示FPPS,TAT,HPPR 3个酶基因在镧诱导的丹参活性物质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儿童乳糖不耐受发生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随机选择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大城市的3~13岁健康儿童1168名,采用乳制品摄入量频率调查、乳糖耐量试验和氢呼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儿童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结果表明:3~5岁,7~8岁和11~13岁组儿童中,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分别为38.5%、87.6%和87.8%。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2.2%、32.2%和29.0%。中国4大城市儿童乳糖酶降低或消失发生的年龄在7~8岁。当儿童食用50g奶粉(含13~14g乳糖)时,吸收不良和不耐受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但学龄儿童中仍有39%~41.7%为吸收不良、牛奶不耐受症状发生率14%~16.7%。研究未发现乳糖酶缺乏的发生和儿童的喂养史、乳品摄入史有关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臀部红斑产科临床常见。我科自1984年以来采用鞣紫膏涂臀部预防臀红发生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鞣紫膏配制与用法配制2∶1鞣紫膏,两份10%鞣酸软膏,一份10%紫草油加热伴匀备用。用法:于每次换尿布时,用木制压舌板蘸鞣紫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低二氧化碳(CO2)气腹压和30头低脚高位时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的含量变化。方法动态观察气腹前10分钟、气腹后10分钟、气腹后30分钟、气腹后60分钟、解除气腹后10分钟,其血浆中GH、PRL变化的规律。结果气腹前与气腹后血浆中GH、PRL含量无差异性改变(P>0.05)。气腹后10分钟GH含量比气腹前升高(P<0.05),PRL含量升高明显(P<0.01);气腹后30分钟,GH、PRL含量仍比气腹前高,其中GHP<0.05、PRLP<0.01;气腹后60分钟,2种激素水平仍高(P均<0.05)。解除气腹后,2种激素均接近气腹前水平。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痛苦轻,腹腔干扰少及恢复快,有利于其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评价以血红蛋白为指标诊断孕妇缺铁性贫血(IDA)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变化的符合程度。方法 对506名不同孕周孕妇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进行检测,分别以血红蛋白<100g/L、<105g/L和<110g/L作为诊断IDA的界限值,应用Kappa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了血红蛋白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检测的一致性。结果 21孕周前,血红蛋白的3种界限值与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诊断的一致性普遍较差;21孕周后,以血红蛋白<105g/L和<110g/L为界值,血红蛋白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诊断的一致性普遍较好,但以血红蛋白<100g/L为界限值与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诊断的一致性相对较差。结论 血红蛋白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检测孕妇IDA的一致性,与孕周以及血红蛋白的界限值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黄芩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为优选黄芩生产适宜栽培模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设计四种栽培模式:平作(T1对照)、垄式(T2)、垄式+无纺布(T3)、垄式+覆盖(黄芩地上部分干枯粉末)+无纺布(T4),采收后测量黄芩苗高、根长、植株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地下部分干重等生物量指标;采用HPLC测定有效物质含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与T1相比,T2、T3和T4生物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T4苗高、地径、地下鲜重和地下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31.8%、27.5%、32.6%和33.9%。T3根长、地径分别高出33.8%和27.5%。T2、T3、T4黄芩有效物质含量均有一定提高,T3野黄芩苷、黄芩苷和汉黄芩苷高出T112.8%、11.9%和10.7%,T4中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高出T123.4%、22.5%、25.2%、22.4%和50.4%。结论:从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来看,"垄式"优于传统平作模式,覆盖无纺布和黄芩地上粉碎物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稀土元素镧与丹参毛状根中活性物质及其生物合成中关键酶基因表达的量效关系,结合Hormesis效应理论探讨镧调控丹参次生代谢产物的阈值,以期为丹参中次生代谢产物调控及镧肥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毛状根活性成分含量,采用TIANGEN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RNA,采用Takara反转录试剂盒合成cDNA,采用PCR荧光定量试剂盒进行实时定量检测,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镧处理对丹参活性成分积累及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影响显著,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抛物线"趋势;AACT、C4H、4CL、TAT和HPPR五个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同样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抛物线"趋势,该趋势符合Hormesis理论曲线。结论:根据Hormesis理论分析,镧对丹参的促进浓度阈值上限在0.1~1.0 mmol·L~(-1)之间。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6岁,因“间歇性腹胀伴黑便1周余”于2004—02入院。孕5产0,2年前因胎盘早剥行剖官产。手术顺利。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中下腹部腹胀不适,继而排柏油样便,稀糊状,每日4—5次,每次100-200g,无发热、腹痛,无恶心、呕吐,自觉乏力,大汗淋漓。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结肠镜检查提示:“小肠出血”。选择性动脉造影提示:空肠部位出血可能性较大。经消炎、止血、输血、对症治疗,患者便血症状加重,由消化科转普外科,考虑空肠出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静注pb-Acet和5-HT,同时口灌LPS的方法,对大鼠进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EETM)造模.治疗组在造模同时和其后6小时共2次经口投予100%大承气汤(DT)煎剂(1ml/100g体重)进行治疗.造模24小时后处死动物,剖检肝、肺、肾做光镜下检查.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肺间质充血,肺泡隔明显增厚,肺小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聚集,肺间质及肺泡出血、水肿,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微血栓形成.肝脏显示肝窦扩张,窦内枯否氏细胞肿胀、数量增多,并可见中性粒细胞;肝细胞呈小灶性或灶性坏死.肾脏显示间质及肾小球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少数脱落;个别动物肾小球缺血,肾球囊腔明显增大;肾小管内可见多量管型.而DT治疗组肝、肺、肾病理改变则明显减轻.此外,复根据病变严重程度,综合判定每只动物分属于轻、中、重的级别,并根据其分布行Ridit统计.结果证示,DT治疗组与模型组间呈显着性差异,说明DT对EETM模型出现的病理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