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原性眼内接触镜兔眼植入术后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有晶体眼眼内接触镜植入术是一种矫治高度近视的新型手术,胶原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在国外应用于眼内接触镜(ICL)的研制,国内尚无同类产品。目的:通过兔眼的动物实验,观察胶原性眼内接触镜植入眼内后的组织细胞学反应,评定胶原的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成组实验设计。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完成,实验对象为20只新西兰白兔,体质量2.0~2.5kg,性别不分。干预:实验兔随机分为ICL植入组、手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术后14d和28d,取下实验动物眼的前段组织和ICL。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检查及透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摄片。主要观察指标:ICL表面和眼前段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ICL植入组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以大量吞噬细胞浸润为主,巨噬细胞功能活跃,成纤维细胞较少。后期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多。手术对照组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较多巨噬细胞存在,后期成纤维细胞显著增多,且有纤维组织形成。结论:ICL植入术后炎症细胞变化情况显示为典型的异物肉芽肿性炎症过程。胶原性ICL具有优良的眼内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a。双眼红肿、开睑困难伴分泌物增多4d,于1997年7月4日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发病前ZWk曾因腹痛而服用头抱类、黄连素和多酶片等药物,其后出现肢体、躯干发疹,反复畏寒、发热、咽癌、咳嗽等症状;否认胸闷、气急、关节酸痛及吞咽困难眼部检查:双眼视力:眼前数指。双眼睑红肿,混合充血,结膜囊内大量分泌物睑结膜和球结膜表面伪膜形成,角膜周边部上皮混浊,向中央扩展,内皮皱指房水清,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未见混浊,眼底模糊。眼压:右眼:2.67kPa,左眼:2.40kPa。全身检查:体温38.5℃,心率:90次…  相似文献   
3.
4.
5.
背景:Staar公司将Ⅳ型胶原与水凝胶(HEMA)聚合而成的新型材料Collamer,是研制眼内接触镜的良好材质国内尚无类似材料。目的:评定胶原聚合物为主体的眼内接触镜(intraoeular contact lens,ICL)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材料:本研究于2000—01/2000—04在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完成细胞株。传代48~72h生长旺盛的L—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白色豚鼠20只,体质量300~500g,1~3月龄,雌雄均可;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7只,体质量17~30kg和2.5~3.5kg,雌雄不拘(热原实验,雌免无孕)(实验动物均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为普通级)。干预:分别应用胶原材料进行以下生物学测试:①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增殖度法)。②致敏试验。③热原试验。④皮下植入试验实验数据根据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情况。②皮内注射和局部斑贴诱导后,每观察时间和每一激发部位红斑和水肿反应情况。③家兔由耳缘静脉注人材料浸提液后,该兔体温升高情况。④胶原材料植人家兔皮下后4周材科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①细胞毒性试验:材料组相对增殖度为99%~106%,毒性分级为0~1级。②过敏试验:材料组各时段每一激发部位均无红斑和水肿反应,结果评定胶原聚合物皮肤反应0级,③热原试验:胶原试品个体升温均在0.6℃以下,升温总值在1.4℃以下g皮下植入试验:材料组和对照组试样周围均为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反应为Ⅰ级;纤维囊腔形成评定亦为1级。结论:材料生物学测试结果显示胶原聚合物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是设计制造ICL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6.
前房出血是眼科的常见疾病,多发生于眼外伤和内眼手术后,诊断较容易。出血少且治疗及时,短期吸收者多无后遗症;出血多或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并发症时则治疗较复杂,如治疗不当常导致视功能严重损害。1995年6月~2003年10月我科采用综合方法治疗65例前房出血患者(65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兔眼动物实验探讨理想的胶原性眼内接触镜(ICL)植入方法。观察ICL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变化规律。评定ICL眼内植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20只兔子分为三组(植入组、手术组、对照组),对兔眼ICL植入术后不同时间眼压波动,角膜内皮损伤、前房蛋白渗出、前房出血、ICL偏位、晶状体混浊等情况进行监测。术后1天、4天、7天、14天、28天分别抽取兔眼前房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前列腺素E2(PGE2)浓度。结果:各组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角膜内皮混浊、上皮水肿和前房渗出。术后4周均基本消褪。植入组房水中PGE2浓度术后1周内明显高于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以后逐步下降。术后14天和28天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术后前房反应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进行干眼症调查和分析,了解西部高原沙漠地区干眼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3年1-12月间,对新疆喀什地区3个街道的常住维吾尔族人群进行干眼调查,所有受检者均进行问卷调查,并予以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Ⅰ test,SⅠT)等检查。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调查的829例维吾尔族人中,诊断为干眼者180例,占21.7%。其中男性干眼患病率为19.1%(45/235),女性为22.7%(135/594),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干眼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P<0.05);>60岁组干眼患病率[29.0%(62/214)],高于<60岁组[19.2%(118/615)](χ2=8.94,P<0.05)。且>60岁组人群中,女性的干眼症患病率比男性高(χ2=6.49,P<0.05)。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是干眼相关的危险因素。SⅠT、BUT等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男女干眼患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大干眼的患病率升高。全身并发疾病对干眼的发生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类β-防御素主要定位于多种组织的表皮或上皮.在眼表中也存在防御素,但其在眼表中的分布及眼表疾病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人类β-防御素在眼表组织中的分布,分析其在眼表疾病中的潜在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眼表组织为观察对象体外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心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细胞生化所完成.材料:18个炎性结膜样本中包括6个胬肉表面球结膜、4个球结膜囊肿、4个酸烧伤结膜组织、2个热烧伤结膜组织和2个结膜肉芽肿组织;15个炎性角膜样本中包括6个病毒性角膜炎、4个霉菌性角膜炎、3个细菌性角膜炎和2个角膜穿孔伤后摘除眼球;9个尸体眼正常球结膜样本,8个尸体眼正常角膜样本.方法: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份样本人类β-防御素表达.主要观察指标:人类β-防御素1~3三种蛋白因子在正常及炎症眼表组织的表达和定位.结果:RT-PCR检测发现,人类β-防御素1,3在所有被检角结膜组织中均显示阳性;人类β-防御素2在大部分炎症眼表组织中显示阳性,在正常眼表组织几乎不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大多数炎性眼表组织中均同时表达人类β-防御素1,2,分布于上皮细胞层,以基底层为主,偶见基质细胞的浸润,仅少数无人类β-防御素2表达;正常角膜和球结膜样本中均有人类β-防御素1表达,分布于上皮细胞层,以基底层为主,仅极少数同时存在人类β-防御素2表达.结论:人类β-防御素1,3呈组成式表达于正常及炎性眼表组织上皮细胞表皮与基底上皮细胞表层和基底层,人类β-防御素2则呈诱导式表达于大多数炎性眼表组织上皮细胞表皮与基底上皮细胞表层和基底层,均以基底层居多;3种人类β-防御素在对抗眼表感染和促进眼表损伤修复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