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椎穿刺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腰椎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98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恐惧情况、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腰椎穿刺患者行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疼痛,使腰椎穿刺顺利进行,而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aD)已成为继阿尔茨海默病(AD)之后第二大常见的痴呆类型,其特征是记忆和认知障碍。目前,因Va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尚无VaD治疗的统一标准。VaD是由大脑血流受阻或减少导致的,这将剥夺神经元关键营养物质,这种剥夺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凋亡或死亡,脑组织萎缩或坏死。神经细胞凋亡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其在VaD的研究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对神经细胞凋亡与VaD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方法:应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5月~2010年5月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5例进行分析。结果:肺部感染以呼吸道不畅、呼吸道改变、患者自身因素、医护人员因素、环境因素、不合理使用抗菌素有密切关系。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开放气道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素,加强环境物品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对预防肺部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湿化气道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湿化气道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腰椎穿刺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一项创伤性检查,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手术可引起病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1],导致病人术前术中的紧张、恐惧情绪尤为突出,给操作造成困难。为探讨对病人负性心理的护理干预效果,确保穿刺术的顺利进行,将我科2007-O12010-05对需要行腰椎穿刺的160例住院病人进行分组观察,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0例病人中,男86例,女74例,年龄1665  相似文献   
7.
<正>ICU内脑外伤病人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肺炎克雷伯菌能产生广泛的β-内酰胺酶,临床诊断和用药非常困难。因此预防和控制ICU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对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对本科ICU 2006-08~2010-01的35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控制感染的防治对策,旨在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针颞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组织形态结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海马组织中PI3K/AKT通路蛋白(PI3K、p-PI3K、AKT、p-AKT)和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LC3I、LC3Ⅱ)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颞区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神经元过度自噬治疗大鼠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奥拉西坦组,每组各12只。假手术组大鼠进行麻醉后分离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模型组、针刺组和奥拉西坦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方法(BCCAO)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针刺组选取头针颞区进行电针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只做抓取、固定而不治疗。奥拉西坦组给予奥拉西坦溶液灌胃。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蛋白(PI3K、p-PI3K、AKT、p-AKT、p62、Beclin-1、LC3I、LC3Ⅱ)的表达水平。结果 电针和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