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ck氏病,系因慢性损伤而致月骨的缺血坏死,临床病例较少见,治疗也较困难。我们利用腕背侧动脉网,成功地用带血管筋膜蒂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3例,术后随访一年,手术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 1、切口和显露:臂丛麻醉下,上臂上止血带。腕背侧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腕背韧带,向两侧牵开伸拇长肌腱和。食指固有伸肌、伸指总肌腱,可见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及伴行的静脉走行于桡骨远端和腕骨的背侧。  相似文献   
2.
注重提高手部肿瘤的整体诊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是人类进化的工具,亦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手的外形纤细轻巧,功能灵活多样,组织结构丰富复杂.手部的肿瘤可发生于手部的各类组织中,如皮肤、脂肪、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和骨组织等,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手部肿瘤的多发和手的组织发育、功能、外伤及各种理化刺激等因素相关,既可能是全身肿瘤的一部分,亦可为手部单发或多发.根据作者的经验及本期刊登的4篇临床报告,可以归纳出手部肿瘤在流行病学上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大鼠臂丛神经根吻合后脊髓病理改变和轴突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臂丛神经根椎孔外断裂后神经根直接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取4~6月龄SD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250~300 g.手术分离左侧C5~7神经根至臂丛神经干部,于椎孔外根干交界部位切断C5~7神经根,切断后即刻吻合(实验侧);右侧不作处理(对照侧).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3周,3、6个月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BDA神经示踪技术,观察肱二头肌湿重变化,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内尼氏体数目及形态的改变,周围神经纤维再生数目、距离,轴索和髓鞘发育情况.结果 大鼠术后存活良好.实验侧术后呈跛行步态,出现展爪反射;3个月后展爪反射消失;对照侧正常.大体观察,实验侧术后6个月内神经粘连加重,吻合口两侧神经干干瘪,无光泽;对照侧正常.术后3周和3个月实验侧及对照侧肱二头肌湿重分别为(0.28±012)、(1.37±0.33)g和(0.58±0.10)、(1.36±0.3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分别为(1.39±0.31)、(1.37±0.38)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脊髓和上干改良Marsland与LFB双重染色后观察脊髓内神经元数目减少,胞体由肿大到皱缩,细胞核和尼氏体减少;上干内染色完整的神经纤维逐渐增多,神经轴索较细,髓鞘淡染.术后3周、3个月、6个月实验侧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数目分别为对照侧的84.5%±3.2%、74.4%±4.5%、73.7%±3.8%.实验侧肱二头肌HE染色观察术后3个月内变性明显,之后逐渐恢复;对照侧无明显变性.术后6个月神经纤维BDA染色观察:神经越靠近近端,髓鞘着色越明显,轴突越粗大:越靠近远端时情况相反,并可见到轴突中断.肌皮神经入肌点处偶见阳性标记的神经髓鞘和轴突.结论 臂丛神经根椎孔外断裂即刻吻合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坏死比率为20%~30%,残存神经元多为受损神经元,再生神经纤维表现为动力不足和发育不全,对终末器官功能恢复无意义.肱二头肌恢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29日,我院收治1例左手第五掌骨旺炽性反应性骨膜炎(floridreactiveperiostitis)患者,因本病较为罕见,特报告如下:患者女,24岁。因左手小鱼际肌肿痛2周而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小鱼际区隐痛,疼痛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5.
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手术治疗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近8年来收治的15例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病人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1例行神经松解术,6例行静脉桥接术,2例行神经移植加小血管包裹术,其余6例行伸指和(或)伸拇功能重建术。结果 术后随访13例,随访半年~3年。13例主动伸指和(或)伸拇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前功能障碍指伸指肌力均在Ⅲ级以上。结论 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应依据损伤程度、损伤类型、损伤时间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手掌腱膜挛缩症的诊治第三临床学院手外科杨钧,路来金,张志新,刘建平关键词手掌腱膜挛缩症,手术治疗中图号R682.24R686.2掌腱膜挛缩症又称Dupuytren氏挛缩症,本病欧美国家较为多见[1],而国内发病率较低,文献报道亦较少[2]。本文,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治疗体会,规范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30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采用游离植皮及皮瓣等6种手术方法进行分指。以掌背侧顺行推进皮瓣、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五角推进皮瓣、局部“V—Y—W”推进皮瓣及菱形皮瓣重建指蹼:以“Z”形和全厚皮片修复指体。结果本组24例总体治疗效果满意,其余6例行二次手术,其中植皮坏死3例,手指瘢痕屈曲挛缩2例,指蹼创面感染、继发瘢痕增生形成不全并指1例。结论并指的手术时机应选择在出生后6个月~2年,并指的手术设计应注重指蹼的重建,重建的方法应首选掌背侧顺行或逆行皮瓣转移术:指体修复应选择全厚皮片,以预防手指的屈曲挛缩。  相似文献   
8.
前足处于身体低垂的外周部位,血液循环相对缓慢,组织愈合和修复能力较差.足外伤中,跖(趾)骨骨折如同时合并软组织严重损伤,术后前足发生坏死率较高.自1997年5月~2005年9月,笔者共收治了此类急诊患者412例,术后出现前足坏死12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虎口挛缩的皮瓣修复体会.方法 回顾1985年以来诊治的112例116个虎口挛缩病例,就其皮瓣修复的手术适应证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116个皮瓣完全成活112个,有4例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尖端有3.0 cm×1.5 cm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有16例皮瓣在术后3~6个月再次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4.5个月.虎口饱满,外形满意,皮色正常,无继发挛缩;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均近于正常.移位皮瓣在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功能.结论 恰当的皮瓣移植修复可以保证虎口的外形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体外碎石机低能量冲击波促进皮瓣成活的可行性及探索理想的实验条件。方法:应用X线定位系统的KDE-2001A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以0.18mJ/mm2能量冲击波治疗对20只大鼠背部皮瓣模型分为单纯皮瓣组和冲击波治疗组,进行同体成活率对比观察结果:冲击波治疗组坏死面积明显小于单纯皮瓣对照组;冲击波治疗组毛细血管分布明显密集于单纯皮瓣组。结论:0.18mJ/mm2能量冲击波亦可提高皮瓣成活率,以X线C型臂为定位系统的国内碎石机可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