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我国维吾尔族成人代谢综合征(MS)诊断中腰围的适宜切点。方法以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地区2526例25-90岁维吾尔族成人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MS全球共识诊断标准为基础,分析维吾尔族男女不同腰围水平与MS其他组分聚集的关系,检出至少两个组分存在时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较低的腰围界限,作为诊断维吾尔族成人MS腰围切点,并以此计算不同年龄组MS的检出率及成分组合特点。结果随腰围增大,MS组分聚集的OR值显著增高。在我们所划分的切点中,当男性腰围≥93cm、女性腰围≥89cm时,ROC曲线距离最短。以此腰围切点计算维吾尔族成人的MS检出率,男性为26.0%,女性为27.7%。结论建议维吾尔族以男性腰围≥93cm、女性腰围≥89cm为切点,结合IDF诊断标准中其他组分定义,作为维吾尔族成人MS的临床检出标准。以上结果有待在更大样本量的维吾尔族人群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C1q抗体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方法检测111例SLE患者、54例非SLE风湿患者及43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AnuA和抗C1q抗体,比较3种抗体单独或联合诊断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SLE组抗C1q抗体阳性率和AnuA阳性率及平均浓度与非SLE风湿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抗体单独检测诊断SLE,AnuA敏感性最高(52.3%),抗dsDNA抗体特异性最高(97.9%),3种抗体联合检测以抗dsDNA抗体+AnuA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29.7%、99.0%)。3种抗体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抗dsDNA抗体与AnuA符合率为81.25%,Kappa值为0.515。结论采用串联试验,3种抗体联合检测可增强SLE诊断的特异性,但敏感性降低。诊断SLE,抗C1q抗体和AnuA的浓度水平是否也应作为参考的指标,有待于对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初诊误诊情况及使用皮肤镜辅助诊断对误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8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BCC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探讨初诊误诊情况;将23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45例,为使用皮肤镜辅助进行初诊病例;对照组93例,为仅结合病史、皮损特点进行初诊的病例。结果所收集的238例病例中,57例被误诊,不同性别组间、不同年龄组间和不同皮损分布组间误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误诊病种中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8例,鳞癌4例,黑素瘤4例,鲍温病3例,日光角化病3例,角化棘皮瘤2例,毛发上皮瘤2例,寻常疣3例,肉芽肿3例,血管瘤1例,皮脂腺囊肿1例,表皮囊肿1例,皮肤溃疡2例,盘状红斑狼疮1例,增生性瘢痕1例,性质待查6例。观察组对BCC初步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细胞癌皮损多样,易误诊。积累临床经验,仔细查体,必要时结合皮肤镜检查可减少误诊的发生,确诊需要行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5.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危害人体健康的疾患。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995年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亿,预测至2025年,将有2.99亿。1921年,胰岛素发明之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不再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渐渐成了威胁患者健康的主要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精准脉冲光(delicate pulse light,DPL)联合2 940 nm点阵激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玫瑰痤疮Ⅰ型和Ⅱ型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三组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组、DPL组和联合组。三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均给予盐酸米诺环素100 mg口服,连用8周。IPL组患者25例,采用IPL治疗;DPL组患者20例,采用DPL治疗;联合组患者38例,采用DPL联合波长2 940 nm点阵激光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最多治疗3次,第12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从治疗后皮损改善情况来看,联合组效果最好,DPL次之,IPL一般;且联合组和IPL组之间皮损积分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有效率比较,联合组高于DPL组,联合组与IPL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DPL联合2 940 nm点阵激光治疗玫瑰痤疮,疗效确切、安全临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源自表皮或其附属器,尤其是毛囊基底细胞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BCC是一种毛源性肿瘤),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占所有皮肤恶性肿瘤的65%~75%[1].BCC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持续性升高,虽然本病恶性程度低,但部分可呈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SDS抑郁量表对121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抑郁情况进行评价并调查有关节畸形及无关节畸形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抑郁症患病率。结果50.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有关节畸形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抑郁症患病卒71.1%,无关节畸形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抑郁症患病率41%,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出现抑郁症的常见原因主要为担心残疾或残疾,无法根治、经济负担、药物的副作用。结论要关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特别是要关注有关节畸形的患者的心理现状并积极治疗,会增强患者治疗RA的信心和依从性,也更有利于躯体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810 nm半导体激光与果酸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毛周角化症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3月于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手臂毛周角化症患者43例,随机分成自身对照组18例,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左上臂,70%果酸治疗右上臂,联合治疗组25例,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及70%果酸治疗方案交替治疗双上臂,间隔4周治疗一次,共治疗3次,对比分析1个月和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治疗后分别于1个月、6个月复诊,治疗后1个月三组临床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三组临床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联合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均高于果酸治疗和激光治疗(P<0.05或0.01)。治疗后1个月所有受试者的角质层含水量均明显提升,于6个月后再次测试数值有所回落,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角质层含水量更高(P<0.01)。治疗后1个月所有受试者的经皮水分丢失明显减少,于6个月后再次测试果酸治疗和激光治疗的数值回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对称性的多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现行的诊断标准中类风湿因子(RF)的检查缺乏特异性,不利于RA的早期诊断.近年发现的两种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我们对2004年2月-200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年龄分两组,一组为≥60岁患者,一组为20-45岁育龄期患者)进行AKA、抗CCP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