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阴阳别论篇第七一、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新校正云:“按别本作四日而生,全元起注本作四日而已,俱通。详上下文意,作死者非。”  相似文献   
3.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王冰曰:“《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迺其数焉。”《素问》一书,词简而义深,披阅至感不易。隋人全元起始为之训解,其注本惜已散佚。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大为次注,犹是上古遗文,灿然可观。然去古已远,其术晻昧,是以文注纷错,义理混淆。宋嘉祐中,林亿等奉诏校补其书,自称“正缪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然犹未能精备焉。明清以后,注家益多,各演所知,莫衷一是。于是笔者不揣愚陋,撷取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对华夏文化影响最大的一部书,被世人称为千古奇书,东方瑰宝。文章从1阴阳学产出血《周易》,2.五行怀八卦同出一源等方面阐述了《周易》与呀知阴阳,五行学说的关系。提出作为华夏后裔,不可不读《周易》,岐黄子弟,更不可不知《易》理。  相似文献   
5.
自从拙作《太素遗篇考》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上发表后,收到了不少热情赞扬的来信。这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表示衷心感谢。但其中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萧北承氏校勘《太素》二十年,为什么只找到几十条“零璧断珪”的遗文(见《太素》附篇《黄帝内经太素遗文并杨氏原注》一文),而未能发现全部遗篇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也颇不容易,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解决。简言之,这是由于萧氏所用的考证方法不严密、不深入之故。换句话说,萧氏所得的“太素遗文”是根据林亿等新校正的按语与内经  相似文献   
6.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王冰注曰:“下,谓目下所见可否也。调适其脉之盈虚,观量志意之邪正,及病深浅成败之宜,乃守法以治之也。”  相似文献   
7.
8.
注释中医典籍,肇始于齐梁间人全元起,惜其书已不传于世。其后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王冰撰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贡献尤大。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中说:“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王冰把注释比作读古书的“径”和“舟”,决不是夸大之辞。王冰生当唐代宝应年间,距今已一千二百余载,尚且如此,那么今人读古书自然更需要这种“径”和“舟”了。近年来,许多老中医、老专家致力于注书解经  相似文献   
9.
一、“中医”之名来自(周易)“中医”乃中国之医,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尤其是当西医传入中国之后,中、西医对称,就更肯定了“中医”即中国之医的名词解释。其实,“中医”并不是“中国之医”的简称,而是医与(易)理相结合的一个概念。以(周易)“中道”的原理治病,使之恢复阴阳平衡,达到祛病疗疾目的的医术,叫做“中医”。何谓(周易)的“中”?(周易)六十四别卦,每卦由两个经卦重迭而成,共分六天,其中二、五两支分别处在下卦和上卦的中位,用(周易)的语言就叫做“得中”。如果二是阴交“六二”,五是阳岔‘九五”,那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