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胸外科术后呼吸道阻塞治疗效果。方法:采取资料回顾性分析,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对患者手术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管 pH 值以及体温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本院治疗,患者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管 pH 值以及体温等指标明显优于手术前(P <0.05)。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胸外科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窦性心律(简称窦律)心肌细胞起搏电流(If)的差异。方法急性分离人心肌细胞,将其分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组和窦律(sinus rhythm,SR)组,记录两组的If,观察两组心肌细胞If的差别。结果 AF组心肌细胞的If密度明显大于SR组,在-140~-40 mV,AF组和SR组电流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70 mV时,AF组与SR组If的电流密度分别为(-42.98±2.77)与(-26.93±1.08)pA/pF,此时两组电流密度差异最大。结论 AF心肌细胞的If密度较SR心肌细胞增大,提示If增大可能导致AF,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房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变化,研究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改变。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成人离体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AP),观察房颤病人心房肌细胞APD的改变。结果:房颤病人心房肌APD、APD复极至50%的时程(APD50)及APD复极至90%的时程(APD90)较窦性心律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房颤病人心房肌细胞APD缩短与心房肌中分布的离子通道改变有关,尤其是影响AP复极化过程的钾、钙等多离子通道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风心二狭)患者心房肌组织HCN4基因表达及动作电位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为风心二狭房颤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手术患者心耳组织100mg,提取RNA后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mRNA含量,并对PCR产物测序分析;以HCN4基因mRNA和内参β-actin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HCN4基因mRNA表达水平指标;采用急性分离心肌细胞的方法将其分为MS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组和窦律(Sinus rhythm,SR)组,记录两组的动作电位(AP),观察两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的改变。结果:风心二狭房颤组及对照组HCN4基因mRNA与β-actin含量的相对表达值比值分别为0.696±0.257和0.125±0.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病人心房肌APD、APD复极至50%的时程(APD50)及APD复极至90%的时程(APD90)较窦性心律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心肌细胞HCN4基因的过度转录表达及APD缩短可能共同参与了调控风心二狭房颤的发生过程,揭示了风心二狭房颤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电流学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