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桦褐孔菌的抗突变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确定桦褐孔菌的抗突变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反复硅胶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及应用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 ,通过Ames试验对化合物的抗突变活性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 ]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得到了 3种单体化合物 ,即化合物Ⅰ ,Ⅱ ,Ⅲ ,其中化合物Ⅲ有较强的抗突变活性 .[结论 ]化合物Ⅲ为 3β ,2 2R dihydroxy lanosta 8,2 4 diene(inotodiol) ,是桦褐孔菌的抗突变活性成分 .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桦褐孔菌醇自问世以来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评价,介绍了桦褐孔菌醇的发现过程、结构研究、药理活性、结构修饰和半合成,以及菌丝体的体外培养等,为桦褐孔菌醇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颖军  张进朝  赵芬琴 《光明中医》2011,26(12):2426-2428
目的比较林州地产黄芩与其它地产黄芩的解热作用,为林州地产黄芩的药性特征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酵母致热模型。结论建立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来源黄芩提取物对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结论林州地产黄芩提取物和承德地产黄芩药效基本相当,较其它地产提取物表现出明显的解热作用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引起腰腿痛43 例,进行X线和症状观察。结果43 例中,显效30 例,占70% ;有效10 例,占23% ;总有效率为93 % 。发病年龄以50~0 岁居多。提示骨质增生与高龄、肝肾不足以及跌打、挫伤、受风寒湿邪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生姜提取液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生姜水提液和生姜醇提液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及小鼠腹膜炎模型,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及小鼠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生姜提取液在一定浓度下能明显抑制炎症发生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并对热板法致小鼠痛阈值有显著提高。结论生姜提取液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羊毛甾醇、桦褐孔茵醇、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进行微生物转化研究.方法:采用液体土豆培养基对18种茵株进行振荡培养,对羊毛甾醇、桦褐孔茵醇、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进行生物转化试验,发酵液用乙酸乙酯或正丁醇萃取并浓缩,萃取液采用薄层色谱鉴定转化结果.结果:黑曲霉3.795转化桦楬孔菌醇的发酵液中出现转化斑点;短刺小克银汉霉...  相似文献   
7.
桦褐孔菌的抗突变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芬琴  朴惠善 《中草药》2006,37(12):1777-1780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Pers.-Fr.)Pilát或Fuscoporia obliqua为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的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北半球45°~50°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长白山)等地。在民间广泛应用桦褐孔菌防治胃癌、肝癌、肠癌等各种癌症[1]。由于所有化学致癌物质的诱变能力是他们致癌性的基础,抗突变剂是从基因水平上预防疾病,加强保健,为人类健康长寿作出贡献,因此其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为了探索桦褐孔菌的抗突变活性成分,本实验采用Ames试验测试抗突变活性,以抑制率为活性指标对桦褐孔菌中的抗突变有效…  相似文献   
8.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有机溶剂梯度萃取对桦褐孔菌中的成分进行初步分离,采用反复的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桦褐孔菌醋酸乙酯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以及1H-NMR、13C-NMR、MS、和DEPT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桦褐孔菌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羊毛甾二烯二醇(Ⅰ)、羊毛甾烷-24-烯-3,β21-二醇(Ⅱ)、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Ⅲ)、熊果醇(Ⅳ)、tram etenolic ac id(Ⅴ)。结论羊毛甾烷-24-烯-3,β21-二醇(Ⅱ)为新化合物,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Ⅲ)是首次从桦褐孔菌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Pers.-Fr.)Pilát或Fuscoporia obliqua为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的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北半球45°~50°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长白山)等地。在民间广泛应用桦褐孔菌防治胃癌、肝癌、肠癌等各种癌症[1]。由于所有化学致癌物质的诱变能力是他们致癌性的基础,抗突变剂是从基因水平上预防疾病,加强保健,为人类健康长寿作出贡献,因此其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为了探索桦褐孔菌的抗突变活性成分,本实验采用Ames试验测试抗突变活性,以抑制率为活性指标对桦褐孔菌中的抗突变有效…  相似文献   
10.
赵芬琴  赵辉  张生杰  崔仙红  韩光 《中成药》2012,34(5):888-891
目的 建立桦褐孔菌中总三萜的定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对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香草醛-冰醋酸-硫酸和香草醛-乙醇-硫酸等3种常用显色体系进行筛选;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优选的显色体系进行显色反应条件的优化;最后采用选定的显色体系,以桦褐孔菌标志性活性成分桦褐孔菌醇(inotodiol)为对照品,测定桦褐孔菌中总三萜;并对回流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 香草醛-冰醋酸-硫酸显色体系的吸光度测量较灵敏,最大吸收波长为533 nm,且吸光度值稳定;其最款的显色反应条件为以8%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60%硫酸为显色剂,50℃水浴20 min;对照品在0.04 ~0.14 mg/mL范围内吸光度和质量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 =3.398 6x +0.009 3(r=0.999 1,n=6),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测得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38 5,经回归方程计算得样品溶液总三萜为0.06744 mg/mL.结论 桦褐孔菌总三萜的质量分数为1.50%.回流提取法适于桦褐孔菌总三萜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